壁畫從內(nèi)容上看可分為13幅,這些畫布局得當、主次相輔、各成格局,這是“我國古不以佛道為內(nèi)容的壁畫孤例”。繪于明應王殿南壁東側的元雜劇圖,展現(xiàn)了一個散樂班正在登臺謝幕的場景。畫中11人,從頭戴冠飾、臉譜鬢須、fu裝道具,可看出生、旦、凈、末、丑角色皆備,行當齊全。因此被專家譽為廣勝寺之一絕,這也是我國目前面積的古戲劇壁畫,尤為珍貴。1998年,該畫與捶丸圖同時被編入《中國歷史》教科書。
而繪于明應王殿西壁北側的下棋圖,畫面中所表現(xiàn)的是700多年前人們使用的棋盤和棋子,棋盤似“楚河漢界”,而棋子卻類似于圍棋。這幅圖為研究我國古棋類的發(fā)展和演變,提供了極為形象的資料。在其下方的捶丸圖,從球場環(huán)境、球丸大小、球窩形狀、球杖式樣以及撿球人的姿勢和擊球人數(shù)看,它是我國關于捶丸運動的最早圖畫記載。專家據(jù)此推斷,我國古的捶丸運動與當今的高爾夫運動有著密不可分的淵源。
在這里,記者隨機采訪了不少游客,他們均表示,用肉眼很難分辨出哪里被修復過。但一位專程來山西各寺廟看壁畫的老者表示,專家通過鑒定就可以判斷修復的工藝是否合理。
壁畫師是否有“準入門檻”?
無資質(zhì)修復屬違法行為
專家介紹,根據(jù)國家文物局的要求,在施工中,修復人員應具有“文物保護工程責任工程師”資質(zhì)。我國對文物修復資質(zhì)的要求非常嚴格,無資質(zhì)、跨級別修復都是違法的,這是相當嚴重的。但坦白來說,如果要求進入壁畫修復現(xiàn)場的工作人員人人都具有這個資質(zhì),可以說是很難實現(xiàn)的,這也是為什么現(xiàn)在很多修復現(xiàn)場的工作人員都被稱為“施工隊”,而不是什么“工程師”隊伍。比如在一些鄉(xiāng)村小地方的文物修復現(xiàn)場,有一些經(jīng)驗豐富的“匠人”,但他們其中有的可能只有小學文化程度,但對于一些的手藝可能比在校研究生的手法還要好,但要讓他們?nèi)ミ@個證就有很大難度,這就需要國家在對文物保護人才的管理上有一套更實用的辦法出來。

仰韶類型的彩陶以在西安出土的半坡陶盆《人面魚紋盆》具有的特色,也最耐人尋味,關于這種圖案具體的含意一直在猜測之中。廟底溝類型的彩陶的圖像中最引人注目的是繪制于陶缸上的《鸛鳥石斧圖》,出土于河南臨汝閆村。該圖以寫實手法所描繪的鳥、魚及斧據(jù)說表了鸛氏族兼并魚氏族的歷史事件。此外,在青海大通出土的馬家窯類型的舞蹈紋彩陶盆,描繪了氏族成員歡快起舞的景象,堪稱新石器時繪畫藝術的杰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