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帶歷史:(時裝腰帶)
1、作用
腰帶中國早期的服裝多不用紐扣,只在衣襟處縫上幾根小帶,用以系結(jié),這種小帶的名稱叫“衿”?!墩f文·系部》:“衿,衣系也?!倍斡癫米ⅲ骸奥?lián)合衣襟之帶也。今人用銅鈕,非古也。”說的就是這種情況。為了不使衣服散開,人們又在腰部系上一根大帶,這種大帶就叫腰帶,它與今天人們所用來系束褲裙的帶子名稱雖同,但作用并不一樣,時裝腰帶。
由于腰帶具有這種特殊的作用,所以古人對它十分重視,不論穿著官服、便服,腰間都要束上一帶。天長日久,腰帶便成了服裝中必不可少的一種飾物,尤其在禮見時,更是缺它不可?!赌鲜贰Q傳》:“(琎)方軌正直,……兄瓛夜隔壁呼?琎不答,方下床著衣立,然后應。瓛怪其久,琎曰:“向束帶未竟,其立操如此?!边B兄弟之間夜里見面說幾句話,都必須整衣束帶,否則就覺得有失禮貌。古人對禮節(jié)的重視,由此可見一斑。君臣之間更是如此。據(jù)歐陽修《歸田錄》記載,宋太宗夜召陶谷。谷至,見帝而立,卻不肯進去。太宗立即意識到這是因為自己沒有束帶的緣故,于是令左右取來袍帶,匆匆束之。陶谷見皇帝束上了腰帶,這才進去。在當時看來,皇帝召見侍臣而不束腰帶,同樣是失禮的行為,所以不能與他行君臣之禮。
2、樣式
古代腰帶名目繁多,形制也十分復雜。但總的來看,可分成兩類,一類以皮革為之,古稱“鞶革”,或稱“鞶帶”。一類以絲帛制成,古稱“大帶”,或稱“絲絳”。也有將這兩種3、腰帶
腰帶統(tǒng)稱為大帶的。在秦漢以前,革帶主要用于男子,婦女一般多系絲帶?!墩f文·革部》:“男子帶鞶,婦人帶絲?!闭f的就是這個意思。不過,男子除了用皮帶外,也可系扎各種絲帶。如《詩經(jīng)·曹風·鳲鳩》:“淑人君子,其帶伊絲?!编嵭⒃疲骸捌鋷б两z,謂大帶也。大帶用素絲,有雜色飾焉?!?br /> 時裝腰帶,據(jù)先秦文獻記載,當時的絲帶形制比較復雜,顏色、裝飾各不相同,上自天子,下至士庶,等級差別十分顯著。如《禮記·玉藻》所記:“大夫素帶,辟垂;士練帶,率下辟;居士錦帶;弟子縞帶。”又:“大夫大帶四寸。……天子素帶,朱里,終辟。”鄭玄注:“大夫以上以素,皆廣四寸;士以練,廣二寸?!鄙踔翆ё酉到Y(jié)后下垂部分的長短尺寸,都有嚴格的制度:“紳長制,士三尺,有司二尺有五寸?!?br />4、男子樣式
腰帶圖冊所謂“紳”,就是指帶子末端的下垂部分。《論語˙衛(wèi)靈公》記:“子張書諸紳?!彼涡蠒m注:“以帶束腰,垂其余以為飾,謂之紳?!币驗榧澥菐ё幽┒说南麓共糠郑钥商崞饋碛浭?。當然,這是應急的做法。在一般情況下,官吏記事,是用一種手版,名“笏”,不用時就將它插在腰間,后來干脆就把垂紳插笏的仕宦稱之為搢紳。搢就是插的意思。《晉書·輿服志》:“其有事則搢之于腰帶,所謂搢紳之士者,搢笏而垂紳帶也?!闭f的就是這種情況。以后還引申出鄉(xiāng)紳、紳士等名詞,專指那些具有一定身份和地位的人士,意思說他們具備了搢紳的資格,時裝腰帶。5、女子樣式
至于婦女,雖然用不著搢笏,但腰帶系結(jié)以后,也有一部分垂下,這種下垂部分的名稱,在叫法上與男帶有些不同。明楊慎《丹鉛續(xù)錄》記:“古者婦人長帶,時裝腰帶結(jié)者名曰綢繆。垂者名曰腰帶襳縭。結(jié)而可解曰紐;結(jié)而不可解曰締?!笔裁唇小翱山狻?,什么叫“不可解”呢?用今天的話來解釋,分別指活結(jié)和死結(jié)。凡是打成環(huán)狀的活結(jié),古時稱“紐”,而扣緊的死結(jié)則稱為“締”?!墩f文·系部》:“締,結(jié)可解也?!庇帧凹~,系也。一曰結(jié)而可解?!闭f的正是這個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