閥門氣動裝置安全、可靠、成本低,使用維修方便,是閥門驅動結構中的一大分支。目前氣動裝置在具有防爆要求的場合應用較多。閥門氣動裝置采用氣源的工作壓較低,一般不大于 0.82MPa。又因結構尺寸不宜過大,因而閥門氣動裝置的總推力不可能很大。
一、閥門氣動裝置的使用條件
使用條件 | |
氣源工作壓力 |
0.4~0.7(MPa) |
環(huán)境溫度和介質溫度 |
5~60(℃) |
活塞工作速度和葉片徑線速度 |
10~500(mm/s) |
電磁控制輸入信號電流 |
4~20mA |
二、閥門氣動裝置的分類
閥門氣動裝置按其結構特點分為三種型式:薄膜式氣動裝置、氣缸或氣動裝置、擺動式氣動裝置。此外還有氣動馬達式氣動裝置。
氣動裝置分類 |
||
薄膜式 |
1、薄膜氣缸 |
|
2、膜片 ①盤形膜片 ②平膜片 |
| |
3、彈簧 |
| |
4、活塞桿 |
| |
氣缸式 |
1、氣缸 ①單氣缸 ②雙氣缸 |
|
2、活塞與活塞環(huán) ① O形密封圈 ② J 形密封圈 ③ U 形密封圈 ④ V 形密封圈 |
| |
3、活塞桿 |
| |
4、手動操作機構 |
| |
5、氣路附件 ① 回路系統(tǒng) ② 信號返回路 ③ 空氣過濾器 ④ 減壓閥油霧器 ⑤ 控制換向閥 |
| |
擺動式 |
1、缸體 |
|
2、定子 |
| |
3、轉子 |
| |
4、葉片 |
|
三、各類氣動裝置的結構特點
氣動裝置結構特點 | |
型式 |
特點 |
薄膜式 |
行程短,<40mm,結構緊湊,靈活,無手動機構 |
氣缸式 |
行程長,必要時需加緩沖機構,出力不夠采用雙氣缸結構,有手動和手氣動切換結構 |
擺動式 |
結構簡單,成本低,往復運動直接變成旋轉運動 |
氣動馬達式 |
可以直接代替閥門電動裝置的電動機而成為氣動裝置,因而可具有電動裝置的力矩控制等功能,但結構復雜 |
氣動裝置缸體內(nèi)經(jīng)與緩沖行程關系 | |
缸體內(nèi)經(jīng)(mm) |
緩沖行程長度(mm) |
< 55 |
15~20 |
80~125 |
20~30 |
> 125 |
30~40 |
四、氣動裝置主要零件材料及其加工精度
零件材料及其加工精度標準 | ||
零件名稱 |
材料及熱處理要求 |
標準號 |
氣缸 |
冷撥黃銅 |
GB/T13808-1992 |
離心澆鑄青銅 ZCuA110Fe3、ZCuSn6Pb3 |
GB/T1176-1987 | |
鋁合金表面陽級氧化 |
GB/T1173-1995 | |
無縫鋼管鍍鉻 20 |
GB/T669-1999 | |
碳素鋼鍍鉻 45 |
GB/T699-1999 | |
鑄鐵 HT150 |
GB/T9439-1988 | |
HT200 |
GB/T9439-1988 | |
活塞 |
優(yōu)質碳素鋼鍍鉻 45 |
GB/T699-1999 |
鑄鐵鍍鉻 HT200 |
GB/T9439-1988 | |
鋁合金 ZL101 |
GB/T1173-1995 | |
鋁合金ZL106 |
GB/T1173-1995 | |
葉片銅 |
鋁合金ZL101、ZL106 |
GB/T1173-1995 |
優(yōu)質碳素鋼 45 |
GB/T699-1999 | |
碳素鋼 Q235-A |
GB/T700-1988 | |
端蓋 |
鋁合金ZL101、ZL106 |
GB/T1173-1995 |
碳素鋼Q235-A |
GB/T700-1988 | |
鑄鐵 HT200 |
GB/T9439-1988 | |
密封件 |
橡膠、皮革等 |
HG/T2579-1994 |
軸套 |
青銅 ZCuSn6Zn6P13 |
GB/T1176-1987 |
黃銅 ZCuZn38Mn2Pb2 |
GB/T1176-1987 | |
銅基粉末冶金 |
| |
活塞桿 |
優(yōu)質碳素鋼鍍鉻 45 |
GB/T699-1999 |
不銹鋼 1Cr13、2Cr13 |
GB/T1220-1992 |
氣動裝置主要零件主要表面的加工精度 | ||
滑動面 |
表面粗糙度 Ra/µm | |
活塞桿的滑動面 |
0.8~0.4 | |
缸體內(nèi)表滑動面 |
缸徑 ≤ 200mm |
0.8~0.4 |
350 > 缸徑 > 200mm |
1.6~0.8 | |
缸徑 ≥ 350mm |
3.2~1.6 | |
活塞的滑動面 |
1.6~0.8 | |
襯套的滑動面 |
3.2~1.6 |
【聲明】:
以上文章或資料除注明為上海愛倫閥門有限公司自創(chuàng)或編輯整理外,均為各方收集或網(wǎng)友推薦所得。其中摘錄的內(nèi)容以共享、研究為目的,不存在任何商業(yè)考慮。
目前網(wǎng)站上有些文章未注明作者或出處,甚至標注錯誤,此類情況出現(xiàn)并非不尊重作者及出處網(wǎng)站,而是因為有些資料來源的不規(guī)范。如果有了解作者或出處的原作者或網(wǎng)友,請告知,本網(wǎng)站將立即更正注明,并向作者道歉。
被摘錄的對象如有任何異議,請與本站聯(lián)系,聯(lián)系郵箱:wn021@,本站確認后將立即撤下。謝謝您的支持與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