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色溫、高光效LED路燈模組是發(fā)展主流?目前道路燈具中普遍采用的光源是高壓鈉燈或金屬鹵化燈,這兩種光源的{zd0}特點是,發(fā)光的電弧管尺寸小,由于尺寸很小的電弧管產(chǎn)生很大的光輸出,并且具有很高的光效,前者包括配套電器,可達110lm/w,后者包括配套電器可達80lm/w。但這類光源應用在道路燈具中時,只有40%左右的光直接透過玻璃罩到達路面的,其它的光是通過燈具發(fā)射器再投射出燈具的。
綜合上述分析上述傳統(tǒng)的道路燈具其綜合的有效照明效率(扣除過度照明部分)僅為50%。也因為上述原因,目前我國次干道的照明效果(路面照度和照度的均勻度)基本都達不到CJJ45-2006和CIE31以及CIE115的標準要求。
而LED作為第四代光源,不但具有節(jié)能、環(huán)保作用,而且由于其自身特點(方向性、高顯色性、結構易設計和控制方便等)引起了普遍的關注,隨著LED芯片發(fā)光效率的不斷提高,尤其是100lm/w的芯片面世,LED道路燈將逐漸取代傳統(tǒng)道路燈(鈉制燈、鹵素燈等)。
而制造單個超過80W燈不切合實際,其主要原因是難以散熱和難以設計光分布,故使用多個超過10W燈模塊組合成不同功率的LED路燈成為了研究和市場主流。由于 鈉制路燈的色溫一般低于3000K, 顯色指數(shù)低于40,低色溫光線具有穿透霧和水汽的能力強,光線柔和,溫暖,路面反射率高等諸多優(yōu)點。所以低色溫高光效的LED模塊成為目前市場開發(fā)熱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