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祖是流傳于中國沿海地區(qū)的民間信仰。是歷代航海船工、海員、旅客、商人和漁民共同信奉的神祇。民間在海上航行要先在船舶啟航前要先祭媽祖,祈求保佑順風和安全,在船舶上立媽祖神位供奉。明清海禁,泉州港衰落,大批民眾為了生計下南洋過臺灣,媽祖信仰也隨著商人和移民的足跡更為廣泛地傳播。在臺灣,由泉州天后宮分靈而來的稱“溫陵媽”。
媽祖的信仰,隨著華僑的南渡遍布于南洋各地,媽祖也成為中國沿海地區(qū)、臺灣、東南亞沿海華裔居民普遍信仰的海神。為祭祀媽祖,我國很多地方有媽祖像。
作為民間神祈,道教神祇,護航海神,自宋經(jīng)元、明、清等幾代傳播迄今已歷千年以上。奉祀石雕媽祖的宮廟,在中國沿海各省、市,例如莆田、潮州、揭陽、汕頭、汕尾、泉州、漳州、雷州、湛江、海南等以及內(nèi)地除青海、新疆、西藏等3省、區(qū)以外的其他省份,都有石雕媽祖廟。
《石雕媽祖宮集成》乃匯集全國30個省、市(包括港澳地區(qū))500多縣、市有關(guān)節(jié)石雕媽祖宮廟的記載而成。隨著元明清之間航泫交通的日益發(fā)達,也隨著華人足跡遍及國內(nèi)外,其中包括日本、東南亞、加拿大、美國乃至法國巴黎、丹麥、南美的巴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