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市番禺區(qū)雋思教育培訓中心,石樓一對一輔導
中小學新課堂呈現出的六個趨勢:
讓學生參與課堂
現實中,往往是課堂教學設計越復雜,老師對教學內容處理越精妙,學生參與課堂的機會就越少,參與的程度就越低。
要讓學生參與課堂,就得讓教師讓出課堂。雖然要教師讓出課堂,但教師仍然是課堂的組織者。所以學生參與課堂{zd0}的阻力,并不在于學生是否愿意參與,而是教師如何從課堂主導者轉換為課堂組織者。這不僅涉及教師教學能力的提高,而且涉及教學能力的轉換,前者只要努力就可以實現,后者需要重新學習才能實現。有意思的是,在教師課堂主導能力越強的地方,教師更愿意也更有實力來捍衛(wèi)現狀;在教師課堂主導能力越弱的地方,在學生不參與課堂或者在課堂上不學習的情況下,教師更期望改變這種教師主導課堂的現狀,于是反到成了實現這種轉換的突破口。
在老牌名校里,由于教師有較強的主導能力,可以用qw要求學生聽課,也可以用魅力吸引學生聽課,再加上學生也有更高的學習能力和學習主動性,所以他們的課堂病態(tài)并不明顯。可真到了傳統(tǒng)意義上的薄弱學校,教師主導能力弱一點,學生忍受能力也弱一點,當課堂中總是有三分之一的同學在睡覺時,如何吸引學生真正參與課堂,就成為教學改革的頭等大事了。
讓學習主導課堂
課堂教學本來應該由教育目的和教學目標決定,但最終卻采納了誰強就由誰主導的原則,自然就形成了教師主導、教學主導、教學目標主導課堂的現狀,學生、學習和學習目標反到成了工具。當學生只是被動地向教師學習時,只存在聽得懂還是聽不懂的問題,學生自己是難以形成困惑的。事實上,沒有學生的學,教師的教也就無從談起,只有學生學習了,才會在學習過程中產生困惑,只有學生有了學習的困惑,教師的教學才有針對性。
先學后教,才會讓教有針對性;以學定教,才會讓教有有效性。在教學改革走在前沿的課堂里,存在一個相同的原則,那就是教師的教學時間是可以想方設法壓縮的,與之相應,學生學習的時間卻是要給予保障的。讓學生在教師教學之前,主動地學習當天的教學內容,也成為課堂教學的一大亮點。
把學生組織起來
如果在課堂上限制教師的授課時間,是不是對教師教學價值的限制或者浪費呢?將教師與單個的學生相比,我相信教師肯定是占優(yōu)勢的;但如果將教師與學生群體相比,要說教師一定比學生群體的知識要豐富,那還真要打一個問號。因此,教師并不是把課堂還給學生就行了,還需要有效地把學生組織起來,充分利用同學之間的學習資源,來營造互幫互學、共同受益的學習組織和學習氛圍。
在義務教育全面執(zhí)行學生就近入學政策之后,班級學生間的水平差異拉大了,傳統(tǒng)課堂以分層授課為主的模式遇到了強大挑戰(zhàn)。學生間的水平差異究竟是課堂教學順利實施的障礙,還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資源,或者說如何實現從前者向后者的轉換,是這一輪教學改革不得不解決的課題。要在課堂教學中把學生水平差異視為教學資源,就得采用“讓學生教學生,讓學生幫學生”的方式,讓學生“在課堂學習中學會團結、在課堂團結中學會學習”。
把學習過程完善起來
對學生來講,把學習視為聽課,或者把學習視為練習,這不僅僅是狹隘地理解了學習,wq可以說是錯誤地理解了學習。對于今天的學生,有幾位會在做家庭作業(yè)前把教師今天講的知識看一遍?又有幾位會把家庭作業(yè)做完后再把教師明天要講的知識看一遍呢?把教師今天講的知識看一遍,叫復習;把教師明天要講的知識看一遍,叫預習。遺憾的是,原本非常正常的,也是非常應該的復習和預習環(huán)節(jié),在今天卻變得異常珍貴。預習之所以重要,不僅僅是為后面的學習提供知識基礎,還在于預習是學生主動學習的起步,只有有了這個起步,學生才會對整個學習過程負責任,因為只有當學生自己啟動了學習過程,他才能夠意識到學習是屬于自己的,而不是在幫教師的忙。
增加課堂的吸引力
如果學生在課堂上睡著了,我們的{dy}感覺,就是這個學生太不象話,既對不起自己的學習,又沒有尊重教師的勞動成果??墒?,當我們靜下心來想想,學生為什么會在課堂上睡著了呢?長期以來,人們都在指責學生沒有課堂自制力。在新一輪課堂教學改革中,有不少的學校嘗試通過提高教師的課堂吸引力來解決這個問題。在課堂上講授教學內容時,一定要用多種表現形式來呈現教學內容,尤其是要將抽象的教學內容與學生具體的現實生活聯系起來。在課堂教學中使用多種教學手段,尤其是要借用現代教學技術,實現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的有機整合,從而讓學生能夠更輕松地理解學科課程,也可讓課堂教學因為融入信息技術而變得更富有現代氣息。
拓展課堂教學寬度
要讓學生考得好,就得讓學生學得多,而“學得多”在特定學科里,因為學生學習學科知識的邊界已經劃定了,所以“學得多”和“學得深”基本上是同義詞。多年來,很多人都把學科知識學得深和學科考試考得好等同起來,問題是知識究竟是學生自己學會的,還是教師費盡心思教會的?當大家明白知識是學生學會的而不是教師教會的時,才發(fā)現曾經的努力并沒有讓更多的學生成功,而是讓更多的學生遠離了學科學習。降低教學內容的難度,讓學生在學科學習上有成就感,給學生更多自主學習的時間,才能讓學生掌握偏、難、繁、雜知識,并取得好成績。
學生的成功并不是單一學科的成功,而是所有學科共同的成功。今天的課堂教學已經不再是哪一個學科教師的課堂,需要學科教師走出自己的課堂,去配合與自己搭班的其他學科教師的課堂教學。當自己所教學科太好時,往往是孤軍深入;當自己所教學科太差時,往往會傷筋動骨,兩者都不是好事。要讓學生全面發(fā)展,要讓學生不偏科,這樣的要求并不只是對學生的,也是針對培養(yǎng)學生的教師的,要達到這樣的目標,就意味著學科教師之間要團結協作,要互幫互助。
教學有法,但教無定法。在多種多樣的課堂教學模式的背后,對課堂教學規(guī)律的遵循,對課堂教學發(fā)展趨勢的把握,也是不可缺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