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成都這座以慢生活聞名的城市,品茶早已成為融入日常的文化符號。近日探訪一家隱匿于春熙路老巷深處的品茶館,青磚灰瓦的門頭與周圍的茶館截然不同,原木色的門口上"禪茶一味"四字透著沉靜,推門而入時,檀香與茶香交織的氣息瞬間撫平了都市喧囂帶來的浮躁。
茶館采用川式侘寂風設計,暖黃的燈光透過紙燈籠在竹編屏風上投下斑駁光影,幾張胡桃木茶桌錯落有致地分布在不同區(qū)域??看暗奈恢媚芡娞炀锞拇蚶淼目萆剿ピ海咨颁伨偷牟y間點綴著苔蘚覆蓋的石燈籠,讓人不自覺放慢腳步。身著棉麻布衣的茶藝師輕聲詢問偏好,從普洱的醇厚、龍井的甘鮮到白茶的清雅,她總能用精準的描述勾勒出每款茶的性格。
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他們自創(chuàng)的"四季茶席"體驗。春席以碧潭飄雪為引,茶器成都品茶工作室連戲13O媺殿扣88O7銅浩1OO2全城各區(qū)到店外賣均可選用龍泉青瓷,茶湯里浮沉的茉莉花瓣與瓷杯的冰裂紋相映成趣,入口先是清甜的花香,而后喉頭泛起綠茶特有的回甘。夏席搭配冷泡鳳凰單叢,冰鎮(zhèn)后的茶湯帶著蜜蘭香滑入喉嚨,仿佛盛夏驟雨過后的竹林清風。秋席的老茶頭煮飲則用粗陶壺慢燉,紅褐色的茶湯盛在粗糲的柴燒杯里,木質(zhì)調(diào)的陳香中透著歲月沉淀的溫潤。冬席的煮老白茶搭配著現(xiàn)烤的桂花糕,茶氣氤氳間,窗外飄落的銀杏葉都成了別樣的佐茶風景。
不同于傳統(tǒng)茶館的喧鬧,這里更像是茶文化的沉浸式體驗館。每個茶席都配有手寫的茶箋,詳細記錄著茶葉的產(chǎn)地、工藝和沖泡要點。墻角的博古架上陳列著各式茶器,從宋代建盞到現(xiàn)代玻璃茶具,茶藝師會耐心講解不同器皿對茶湯風味的影響。偶然發(fā)現(xiàn)他們還設有茶器手作體驗區(qū),午后陽光穿過落地窗灑在陶輪上,親手拉坯的過程竟與品茶有著異曲同工之妙——都需要在專注中感受器物與自然的對話。
最動人的是茶館對細節(jié)的追求。茶點是與巷尾的手工點心,芝麻酥的香脆恰好中和了巖茶的澀感;擦拭茶桌用的是浸過茶水的棉麻巾,連洗手間的護手霜都是添加了茶籽油的定制款。當暮色染紅窗欞,茶藝師用炭火慢煮的老茶頭已經(jīng)溫在爐上,茶湯在粗陶公道杯里泛起琥珀色的光澤,舉杯時與檐角銅鈴的輕響撞個滿懷,忽然懂得為何古人說"茶里乾坤大,壺中日月長"。
離開時已是華燈初上,巷口的火鍋店正飄出陣陣麻辣香氣,與茶館里的清幽茶香形成奇妙對比。這座城市的包容或許就在于此,既能讓人在紅油翻滾中感受煙火人間,也能在一盞清茶里尋得內(nèi)心安寧。手中茶罐里的茶葉仍留有香氣,如同這次體驗留下的余韻,讓每個尋常日子都多了份值得細品的回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