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從小就被教育“不要喝生水”,因為可能含有致病微生物,為了殺死病菌,聰明的人類在自來水中加入了消毒劑,卻萬萬沒想到是“拒狼進虎”。氯化消毒法是目前普遍采用的飲用水消毒方法,但消毒過程中生成的消毒副產物(Disinfection by-products,DBPs),如鹵代乙酸(haloacetic acids, HAAs)具有潛在的基因毒性和細胞毒性,長期飲用將危害人體健康。兩杯水放在我們面前,是選致病微生物呢還是消毒副產物呢?新版GB 5749《生活飲用水衛(wèi)生標準》征求意見稿為我們解決了這個難題,消毒劑可以加,但將副產物含量控制在不影響健康的濃度范圍內(如二氯乙酸(DCAA)為0.05 mg/L和三氯乙酸(TCAA)為 0.1 mg/L)。
但這些有害物質、消毒副產物、以及對環(huán)境的污染,只要控制在標準限定值范圍內,就是安全的,這種消毒方法也是在實際中可以采用的。
此外,消毒的效果(包括長期效果)、xjb,也是生產企業(yè)和用戶必須考慮的
《生活飲用水衛(wèi)生標準》(GB5749—2006)要求:氯氣及游離氯制劑與水接觸時間≥30min,出廠水中限值4mg/L,出廠水中余量≥0.3 mg/L,管網末梢水中余量≥0.05 mg/L。
余量即余氯,是指用氯消毒時,接觸一定時間后,水中所剩余氯量。實驗證明,加氯接觸30min,余氯在0.3 mg/L以上,足以殺死傷寒桿菌、痢疾桿菌、布氏桿菌等腸道致病菌。當出廠水中余氯大于4mg/L時,大多數人能嘗出或聞出飲用水中的氯氣味,所以限值為4mg/L。
《生活飲用水衛(wèi)生標準》(GB5749—2006)要求:一氯胺與水接觸時間≥120min,出廠水中限值3mg/L,出廠水中余量≥0.5 mg/L,管網末梢水中余量≥0.05 mg/L。
采用氯胺消毒時,將氨加入氯化的飲用水就會形成一氯胺、二氯胺和三氯胺。氯胺中最主要的是一氯胺,一氯胺的消毒效果不如氯,但可保持較長時間的余氯。氯胺的zg允許濃度是根據對大鼠的實驗結果推導出一氯胺的限值味3mg/L。
《生活飲用水衛(wèi)生標準》(GB5749—2006)要求:臭氧與水接觸時間≥12min,出廠水中限值0.3mg/L,管網末梢水中余量≥0.02 mg/L,如補加氯,總氯≥0.05 mg/L。
臭氧為強氧化劑,其氧化能力大于氯和二氧化氯。當臭氧單獨作為飲用水消毒時,一般投加量不大于1mg/L,接觸時間12min以上時,剩余臭氧在0.3mg/L時刻達到良好的消毒效果。
但臭氧易分解,即使水中臭氧濃度在3mg/L時,其半衰期僅為5-30min,在較長的輸配水系統(tǒng)中幾乎沒有可能余量,所以出廠時需另加氯或者二氧化氯。
世界衛(wèi)生組織和世界糧農組織已向全世界推薦A1級廣譜、安全和高效的消毒劑——二氧化氯。目前,歐洲各國、美國和加拿大等的大多數水廠都已使用該消毒劑。美國環(huán)保局將二氧化氯作為替代液氯的ss消毒劑,并對二氧化氯用于飲用水消毒做了具體規(guī)定。2023年04月01日即將實施的GB 5749-2022《生活飲用水衛(wèi)生標準》中也明確指出二氧化氯可用于飲用水消毒,在飲用水處理中,二氧化氯具有消毒效果強、適用pH范圍廣、脫色除臭效果明顯、不產生鹵代烴類有機消毒副產物、安全的優(yōu)點。
《生活飲用水衛(wèi)生標準》(GB5749—2006)要求:二氧化氯與水接觸時間≥30min,出廠水中限值0.8mg/L,出廠水中余量≥0.1 mg/L,管網末梢水中余量≥0.02 mg/L。
二氧化氯在水中嗅閾或味閾值為0.4mg/L,《生活飲用水衛(wèi)生標準》(GB5749—2006)對二氧化氯的消毒要求是根據消毒效果,以及飲用水中二氧化氯很快恢復為亞氯酸鹽,根據亞氯酸鹽的毒性要求而定制的。
點擊下載
《生活飲用水衛(wèi)生標準》(GB5749-2006)
百科知識
氯氣(Cl?):
https://baike.so.com/doc/6840103-7057377.html
游離氯制劑(游離氯):
https://baike.so.com/doc/5760466-5973229.html
一氯胺(總氯):
https://baike.so.com/doc/531707-562975.html
臭氧(O?):
https://baike.so.com/doc/1460041-1543686.html
二氧化氯(ClO?):
https://baike.so.com/doc/5206687-71170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