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在我國等師范音樂教育中存在著“三重三輕”的現象,即“重專知識,輕全面素質;重知識傳授,輕能力培養(yǎng);重理論學,輕教學實踐”,這種專上過于強調“、精、尖”的培養(yǎng)模式,使學生教學技能、音樂實踐技能、創(chuàng)新技能較低,導致后不能勝任中小學教學工作。因此,改進師范生培養(yǎng)機制無疑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重大研究課題。
我國北京教育學院微格教學課題組認為:“微格教學是一個有控制的實踐系統(tǒng),它使師范生和在職教師有可能集中解決某一特定的教學行為,或在有控制的條件下學和訓練,它是建筑在教育理論、科學方法論和視聽技術的基礎上,系統(tǒng)訓練教師教學技能的理論和方法。”①
音樂是一種抽象的非描寫的藝術,具有非造型、非語義、轉瞬即逝的特征。這就給學生掌握音樂技能帶來了困難,利用微格教學的現代媒體設備手段,把音樂技能分成若干個部分,對一個個環(huán)節(jié)進行定格研究,及時反饋,再對細分了的各項技能逐項進行訓練,然后把各部分綜合起來整體考慮,使學生學會科學地分析藝術活動內在的條理和規(guī)則。針對師音樂教育各學科教學中運用微格教學的不同目標及方法,以加強音樂專學生對教學技能、專技能和舞臺表演技能等掌握,強調了師音樂教育的師范性和專性,全面提學生的素質,構建了一套合理的音樂微格教學模式以及現代的可操作性強的實施步驟。
一、微格教學在音樂專技能課中的運用
音樂專技能課包括聲樂課、鋼琴課和器樂課,是學生必備選修課,都是中小學音樂教師必須掌握的基本技能。近幾年來,由于師音樂教育的快速發(fā)展,校招生規(guī)模的擴大給傳統(tǒng)的專技能小課教學形式帶來了極大的挑戰(zhàn)和沖擊。“1對x”(1位教師對3―8位學生)教學形式已在多數院校中實施,這種教學形式雖緩沖了師資缺乏問題,卻使學生不能直觀、及時地發(fā)現演唱(奏)上存在的問題;教師沒有足夠時間“1對1”地因材施教。
微格教學模式:確定培訓技能―提供示范―技能練―微型訓練操作―評價反饋―循環(huán)再訓練。
1.我們每三周集中培訓一個技能,安排在不同的樂曲中進行技能訓練,便于學生盡快地掌握音樂技能。2.教師分析這一技能的功能、構成要素和應用要點,進行示范講解,使學生明確這一專技能的學要求。如:在訓練聲樂“音技能”時,首先老師把有關方面的理論和頭腔生理結構圖通過多媒體圖文并茂地顯示出來。再利用動畫的形式將音發(fā)聲過程演示在屏幕上,然后播放或演唱幾個錯誤和正確的實例。{zh1}老師對歌唱原理和練方法進行分析總結或者以學生為對象進行音訓練。這樣,可讓學生既正確理解音發(fā)聲原理和人體生理結構,又掌握正確科學的練和教學方法。3.音樂專技能必須經過長時間的練,安排15―40個小時的學生自我練,使學生掌握樂曲的重點難點,做到動作熟練、準確。4.學生針對教學內容在微型課堂實踐所學專技能,并進行全過程的錄像或錄音。5.課后學生自評、互評和教師指導及進一步回顧。6.經常聽到學生這樣說:我在老師那里可以找到正確的感覺,可是自己練的時候,怎么都不對。因為自己練時,對聲音的感受力和對動作的辨別力不,一旦失去老師正確的反饋指導,練方向模糊,自然不如課堂上的狀態(tài)好了。如:過去聲樂教師為了讓學生更好地認識自己正確、優(yōu)美的聲音,就靠一面鏡子觀看演唱時的狀態(tài),但是學生過了就忘,學出現了時好時壞,無法鞏固上課所學的情況?,F在微格教學使用新的信息記錄技術使抽象、轉瞬即逝的音樂直觀地在課后展示在學生面前,利于觀看和反思分析,并及時調整,練成為“有效練”,當然課堂上的好狀態(tài)隨時都有,技能在再訓練時得到強化,進步自然就快。另外還可安排成重奏課或者合奏課的形式,以激發(fā)學生興趣和提技能水平。
“微格教學”改良了師音樂專課教學,充分保音樂專技能課教學質量,使傳統(tǒng)師徒學藝的“口傳身授”經驗型向有針對性職訓練的科學型轉變。突出了技能教學的實踐性、創(chuàng)造性,解決了個體操作與集體教學要求的矛盾性。
二、微格教學在專音樂理論課中的運用
專音樂理論課是專技能、舞臺表演、教學實踐的基礎,但理論課都是幾十人,甚至上百人的大課,這個“微格教學”又怎么體現呢?“微”指的是將學生寢室(或其它便于操作的標準)劃分為若干小組進行討論、評價等活動的規(guī)模是微型的,強調定格分析。微格教學模式:示范―布置訓練課題―角色扮演―反饋與討論―再訓練。根據教學內容專音樂理論課的微格教學可分為兩種類型:
{dy}類型,主要針對音樂欣賞、中外音樂史、藝術概論等課程。以拓展學生視野為主的角色模教學。
強調布置訓練課題讓學生在課后進行小組討論,利用網絡、多媒體等收集材料拓展視野,激發(fā)學生對專理論課學的興趣;同時也避免了形式單調、教學低效的問題。然后在熟悉的同寢室同學面前講解(記錄討論過程),有利于鍛煉學生主動探索知識,更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集思廣益,相互學的能力,使音樂學得到盡快的提。如在欣賞《長江之歌》時,指導教師在課堂教學上只略微講解一些重點,不具體進行講授。學生可以通過網絡,以視聽結合的方式了解所欣賞的音樂作品的背景、演唱演奏風格、作者的生平、創(chuàng)作、音樂風格的演變及傳說故事等,并選取部分內容在課堂上進行教師角色扮演講授給其他同學聽,以補充擴展教師課堂知識。學生可以更感性地認識和學音樂,取得單純教師課堂講授欣賞教學難以達到的效果,從而深化對音樂欣賞內容和提學生興趣。角色扮演可有效地訓練音樂語言和講解技能。利用微格教學強化學生音樂教學語言概念、術語的準確,培養(yǎng)師范生流暢表達音樂教學語言以及巧妙運用音樂語言,生動再現教材的知識內容,并使音樂教學中的語言盡可能接近青少年的生活,做到音樂語言“兒童化、趣味化”。由于理論課時間有限,再訓練可安排在微格實驗室,只讓學生、小組成員及指導教師參與,不再涉及全班,但是有普遍問題時可以全班講解。
第二類型,主要針對和聲、曲式等課程的作評講形式,改變了傳統(tǒng)作評講紙上談兵,會做就行,及早進行學生、教師角色轉換。
講解題的訓練課題很小,在潛移默化的微格教學中及時將理論知識運用于模擬教學實踐。講練結合不僅使枯燥的理論課變得生動有趣、形象直觀,還訓練了學生的膽量和勇氣,克服了課堂教學給師范生心理上的“威脅”及對課堂和學生的“恐懼”,為從容走上講(舞)臺作準備。微格教學的教學過程是一種模擬教學活動,如有失誤也不會對學生造成不良影響,學生在壓力較小的情況下,創(chuàng)新能力會大大增強。確定訓練課題后就要充分發(fā)揮微格小組的作用,組織微格小組相互交流討論,先進的教學手段突出了學生參與性強、研討性教學特點,為下一步編寫微型例題講解教案做準備。
過去音樂微格教學只是在大三以后的教學論課程中運用,短短的一學期既要學各種教學技能又要快速地進行思想上的師生的角色轉換,使得很多學生不能在實時及時轉換角色。現在在音樂專理論課上就進行微格教學,可及早地讓學生體會教學方法與教學技能,形成學生-教師雙重角色定位。在這種特定的氣氛中學,縮短了師范生與教師及教學內容間的心理距離。
三、微格教學在音樂教學技能中的運用
微格教學是一種模擬教學,給學生提供了講練結合、精講多練的實戰(zhàn)演機會。它將復雜的課堂教學分解簡化,創(chuàng)設出可操作、易觀測的教學環(huán)境。學生在學把握教學時,不再只靠心領神會,而是通過不斷實踐改進。沖破了傳統(tǒng)師音樂課偏重理論的講授方式,運用現代化的教育理論和技術手段,對于課堂教學技能的培養(yǎng)既有理論研究和分析示范,又有形象化的演示,大大縮短理論應用于實踐的進程,有利于快速提學生的教學技能。微格教學模式:微格理論學―觀示范―確定培訓技能和編寫教案―角色扮演―反饋評價。
首先要學微格教學的基本理論、訓練方法、各項教學技能的教育理論基礎和行為模式。認識微格教學的目的和作用,做到方向明確,胸有成竹。指導學生從理論上進行音樂教學設計、音樂教學目標分類、教材分析、教學技能分類、觀察課堂方法、教學評價方法等的學。為更有效地指導師范生進行課堂教學,可帶他們到中小學聽課見,觀看中小學教師上課以及從當地的中小學聘請優(yōu)秀音樂教師,“手把手”地傳授經驗和技巧,為微格教學訓練提供情境逼真的效和示范,指導師范生設計和組織音樂教育活動,提實踐能力。
當培訓的教學技能和教學課題確定之后,指導教師要引導學生鉆研教學技能的理論,重點考慮教學技能的運用,根據要求由學生自己備課,編寫出教案。微格教學的教案不同于一般教案,除具有一般教案所要求的教學目標、重難點,還要求詳細說明教師的教學行為(即所應用的技能)和學生的學行為(預想的反應)。
傳統(tǒng)課堂上,學生常常是被動地聽講,做筆記。專的微格實驗室可以讓指導教師同時觀察不同微格小組的角色扮演,教師角色扮演約15分鐘,同組的幾名師范生輪流扮演教師、學生角色和評價員角色,每一個師范生都有登臺展示自己的機會。一方面扮演“教師”者要“真槍實彈”,照自己的備課計劃實施教學,訓練教學技能;另一方面扮演“學生”者要自覺進入特定情景;由一名教師負責組織指導;一名攝像操作者(學生)負責記錄。針對中小學教育音樂課程的特點,每次訓練一兩種教學技能,如訓練變化技能,針對中小學音樂課堂的特點,在教學中運用變化技能,刺激學生對某一課題的興趣,把無意注意過渡到有意注意,以延長有意注意的時間。在訓練中,我們有意識地培養(yǎng)師范生怎樣利用表情、動作等身體語言傳遞教學信息,怎樣在課堂上與學生進行交流,怎樣適當變換各種教學媒體選擇不同的變化技能。
教師角色扮演者觀看自己的教學錄像,進行自我分析、評價教學技能應用的方式是否達到了預期目標,再由指導教師和同學一起組織討論評議。指導教師的評價應盡量客觀、全面。對于扮演者的優(yōu)點要講足,缺點和不足要講準,要注意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和積極性,要以討論者的身份出現,討論“應該怎樣做和怎樣做更好”。
四、微格教學在舞臺表演等實踐中的運用
音樂藝術實踐是課堂教學的延續(xù)和完善,是檢驗教學效果,鍛煉學生綜合技能的重要途徑。每次藝術實踐后,利用微格教學評價―反饋的特點充分吸取每一次舞臺演出的經驗,及時地進行舞臺微格分析演出錄像片斷,用暫停、重放的方法把問題找出來,及時發(fā)現并尋求更好的解決方案,幫助學生下次演出時能熱情、自然、富有表現欲望地表演。學生以活動的策劃、節(jié)目的編排、報幕詞的撰寫、節(jié)目主持、舞美及燈光設計上為內容分小組談自己參與時的感受。在交流的過程中,增進師生感情,取長補短,對培養(yǎng)學生的抗干擾技能、合唱技能、協(xié)作技能等,發(fā)展學生的音樂組織才能、社會活動能力將有較大幫助。利用微格教學小音樂會的形式,把教室當作講臺和舞臺,讓學生在自己熟悉的個別同學、老師面前先表演,把注意力始終集中于wm表現作品上,避免了學生因技能不穩(wěn)定而沒有自信心所產生的怯場而過度緊張。
總之,在師音樂教育領域引入微格教學,可使學生音樂技能訓練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還可使學生對音樂課堂教學的研究進入到更加微觀的層面,使每種技能的培訓內容、范圍和效果更趨向于科學化、規(guī)范化,使技能的培訓和評價更具有可觀察性、可記錄性和可操作性,有效、快捷地提學生的全面素質,為他們將來從事中小學音樂教育工作打下扎實的基礎,使之成為學―研究―反思的創(chuàng)新型音樂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