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寫不同書體,自然要選擇最適合的毛筆,毛筆選的不對,就要多費不少勁;毛筆選對了,就省事多了。下面濟南弘賢書院-璽墨書法給朋友們聊聊“篆隸楷行草”五種字體的毛筆選擇。 舊時湖筆的羊毫中又細分了許多品級,今天制筆者已鮮有人能達到過去的標準了。 制筆與選筆有四個基本的標準,即齊、尖、圓、健四個特點,又稱為筆之四德。 “齊”是毛筆成鋒的基礎,“齊”是指筆鋒從任何一個角度捏開筆毫的{jd0}都齊平的在一個平面。鋒毫不齊,直接影響了筆鋒的尖、圓、健,齊則使筆鋒在書畫中易于變化。在新筆上也能看出皮毛的質(zhì)量。好的披毛挺直平整,而劣質(zhì)的皮毛則沒有光澤、彎曲不齊、長短不一。 “尖”即筆鋒,筆鋒應尖利光潔,由于筆鋒是用動物毛制成,制作排列時大多數(shù)是根粗尖細,筆鋒合攏后從根部逐漸變尖,鋒尖要從根向鋒順勢而尖,少數(shù)是根和尖細、中間略粗。筆尖處應有一段透光的“油峰”,它是由動物毛的尖構(gòu)成,迎著光看十分明顯,它越長越尖越好,不僅說明了毛筆的擇毫工藝精細,也說明了筆鋒的選料好,筆鋒尖則是繪畫勾勒皴擦和書法點劃變勢的保證。 “圓”是靜態(tài)時筆鋒整體對稱圓整的形狀。從未發(fā)開的新筆上比較容易看到其外形,由筆尖到筆根的輪廓線一定要對稱、流暢、圓勁,未發(fā)開的新筆筆肚不能明顯凸起,否則發(fā)開后就會膨脹臃腫,繪畫和書寫時則容易分叉,很難使用。 “健”就是各種不同的筆鋒具有各自適度的結(jié)實、堅固、耐用的彈性。好的毛筆在筆鋒著紙后會產(chǎn)生一定的反彈力,這種反彈力在書畫家的 身、臂、肘、腕駕馭下能使線條富有力度和韌性。不好的筆無彈力,筆鋒著紙后會“趴”在紙上,往往很難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