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剪機設備使用維護規(guī)程
飛剪設備使用維護規(guī)程
一設備名稱:1#飛剪機
設備編號:
1技術性能
1.1系統(tǒng)用途
1.2系統(tǒng)性能參數(shù)
序 號 名 稱 參 數(shù) 單 位 備 注
機械形式 回轉(zhuǎn)式 1
工作方式 2 起停式
剪切斷面 Φ55 mm 3
剪切速度 .3-9 m/s 4
剪切精度 ?20 mm 5
碎斷長度 600-1500 mm 6
剪切溫度 ?850 ? 7
潤滑方式 車間集中供油 8
1.3系統(tǒng)主要設備及參數(shù)
序 名 稱 項 目 參 數(shù) 單 位 備 注 號
型號 ZTFS-*
額定功率 355 KW
額定電壓 440 V
驅(qū) 冷卻方式 IC06 電動機 動 1 裝 轉(zhuǎn)速 r/min
置
型號 YGCJa225 減
速轉(zhuǎn)速 57 r/min 機
GCLD鼓型齒聯(lián)軸型號 G?CL5 套 70*142/70*112
器聯(lián)軸器 同軸度 0.05 mm
材料 S17CrZNi2MoA 主傳動齒輪軸 2 與下曲軸中心630?0.035
距
型號 140(E級) (φ飛軸承140(E級) 輪200/310*51)1套 3 裝32140(E級) 型號 32140(E級) (φ配 200/310*51)1套
飛輪端軸承 23036 cc/w33 SKF 4 帶離合操作齒輪 傳動端軸承 24048cc/w33 ZWZ 曲軸2根 中心距 960?0.045 5 mm
偏心距 140 mm
剪切中心 680 mm
齒輪材質(zhì) S17Cr2Ni2MoA
軸承型號如圖
Φ200/26023160CC/W3323052CC/W33滑動軸承(Φ300/500×160)(Φ260/400×104)
上、下刀體 刀片材料 4Cr5WMoVSi 6
刀片側(cè)間隙 0.3—0.4 mm
刀片重合度 3 mm
1.4系統(tǒng)工作原理
2操作規(guī)程
2.1開機注意事項
2.2開停機準則
2.3操作程序
1號飛剪設備使用規(guī)程
設備使用前的檢查
1) 確認手工潤滑點都已得到良好潤滑。
2) 確認飛剪稀油潤滑系統(tǒng)已開始正常工作。
3) 確認飛剪脂潤滑系統(tǒng)工作正常。
4) 確認脂潤滑系統(tǒng)工作正常。
5) 確認曲軸軸瓦潤滑良好。
6) 確認壓縮空氣已達到工作壓力(配氣盤進氣壓力為 6bar)。
7) 剪體的油位達到規(guī)定值。
8) 檢查緊固剪刃螺栓、楔鐵螺栓。
9) 檢查剪刃側(cè)隙為0.3—0.4mm剪刃重合度3mm。
10) 檢查制動器動作是否靈活可靠。
11) 檢查旋轉(zhuǎn)接頭是否泄漏。
12) 檢查配氣盤電磁閥動作靈活。
13) 檢查配氣盤上的油水分離器,如果水太多打開排水閥,水放盡后關上排水閥。
14) 檢查配氣盤上的油霧器是否需要加油(油牌號:10號透平機油)。
15) 檢查氣動管路有無泄漏。
剪刃拆卸
1) 確認停機停電。
2) 確認制動器制動。
3) 松開剪刃楔鐵螺栓,取下楔鐵。
4) 拆下剪刃固定螺栓,取下剪刃和剪刃墊片。
剪刃安裝
1) qc剪刃安裝處的灰塵、油污。
2) 清洗新剪刃。
3) 測量新剪刃厚度。
4) 檢查剪刃安裝處接觸面是否有損傷,修復損傷部位。
5) 檢查剪刃墊片是否有損傷,修復損傷部位。
6) 檢查剪刃是否有損傷,修復損傷部位。
7) 檢查楔鐵是否有損傷,修復損傷部位。
8) qc楔鐵螺栓孔內(nèi)的異物和灰塵。
9) 檢查楔鐵螺栓螺紋狀態(tài)。
10) 用螺栓測試楔鐵螺栓孔螺紋狀態(tài),保證順利旋入和卸下。
11) 對齊上下剪刃,檢查剪刃刃口是否能夠?qū)?,否則更換剪刃。
12) 墊上墊片和剪刃,用螺栓固定剪刃。
13) 用撬杠分開兩剪刃,用塞尺檢查剪刃側(cè)間隙δ,標準間隙為0.3mm--0.4mm。
14) 如果測得的間隙大于要求的間隙,則在上下剪刃背面加墊片,墊片厚度為δ/2。
15) 如果測得的間隙小于要求的間隙,則在上下剪刃背面去墊片或更換新墊片,去掉的
墊片厚度為(0.3-δ)/2。
16) 間隙調(diào)整完畢后,將剪刃置于垂直位置,檢查剪刃重合度μ,標準重合度為3mm。
17) 如果測得的重合度大于要求值,則在上下剪刃下面去墊片,墊片厚度為μ/2。
18) 如果測得的重合度小于要求值,則在上下剪刃下面加墊片或更換新墊片,去掉的墊片厚度為(3-μ)/2。
19) 測量剪刃圓弧處的間隙,標準為0.02—0.04mm。
20) 緊固剪刃螺栓。
21) 安裝楔鐵,檢查螺栓孔是否在同一直線,如果不在同一直線,表明新裝剪刃厚度大于或小于原來剪刃厚度。擴楔鐵的螺栓孔后將螺栓擰入剪臺,保證楔鐵和剪臺之間有一定的間隙。
22) 進行人工盤車,保證剪刃不與進出口導衛(wèi)干涉,必要時重新調(diào)整或更換合格剪刃。 更換剪刃過程中嚴禁用手錘打擊剪襯和剪臺,若有必要則用軟器具。
2.4運轉(zhuǎn)中異常狀態(tài)的緊急處理
2.5運轉(zhuǎn)中的注意事項
2.6操作人員日常點檢內(nèi)容
見附表《設備點檢標準》、附表《設備給油脂標準》
2.7設備交接班規(guī)定
2.8安全注意事項
檢修施工人員必須勞保穿戴齊全。
清理好施工現(xiàn)場。
起吊采用的鋼絲繩和導鏈必須可靠。
吊裝必須由專門的起重工負責,維修鉗工配合。
天車指揮由專人負責,且必須帶指揮袖標,用口哨與天車工聯(lián)系。
天車指揮動作指令清楚。
天車工必須聽從天車指揮人員的指令,平穩(wěn)地操作天車。
天車在吊運過程中必須鳴笛。
地面人員必須離開天車的吊運路線。
全部組件只有在吊平吊穩(wěn)后才可吊運到安裝現(xiàn)場。
1、入場新工人、實習、代培、臨時參加勞動以及變換工種的人員,必須經(jīng)過三
級安全教育和考試合格后,方可上崗操作;特殊工種必須持證上崗。 2、上班前應有足夠的睡眠時間,工作中要集中精力,堅守崗位、不準擅自把工
作交給他人。
3、工作前,必須按規(guī)定穿戴好安全防護用品,進入車間要戴安全帽,嚴禁穿拖
鞋、赤膊、敞衣、戴頭巾、圍巾作業(yè)。
4、各崗位工在交接班后,要認真檢查所管轄的設備運轉(zhuǎn)情況,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處
理或上報,把將發(fā)生的安全問題消滅在萌芽之中,在工作中要建立互保、聯(lián)
保的安全工作制度。
5、使用大錘、手錘、夾鉗等工具時,必須良好無缺、手把應無毛刺,大錘一定
要緊固,使用大錘時注意前后是否有人,嚴禁帶手套使用大錘、手錘。 6、軋鋼工在軋制過程中需要檢查或更換導衛(wèi)裝置和孔型時,必須與主控臺上的
操作人員取得聯(lián)系,在獲得同意的前提下,方可進行工作。
7、軋鋼工嚴禁用手指深入孔型中去調(diào)整,以免擦傷手指。
8、主控臺上的工作人員要時刻注視地面上的工作情況,出現(xiàn)問題要及時停車或
鳴笛示意。
9、嚴禁攀登吊運中的物體,不準在吊物下通過、停留、觀望。 10、嚴禁使用過熱、生銹、斷股的各種鋼絲繩 吊掛重物,對各種吊具要定期檢
查,發(fā)現(xiàn)有裂紋、磨損嚴重的不準使用。
11、掛廢鋼斗子時,操作人員必須與廢鋼斗子保持足夠的安全距離后,才能指揮
天車起吊。
12、生產(chǎn)、工作場地要平整、清潔,廠房內(nèi)必須有足夠亮度的照明,坑溝、水池
要有牢固的蓋板或欄桿。
13、嚴禁使用氧氣吹掃設備和人身上的灰塵,不準使用壓縮空氣打掃衛(wèi)生。 14、嚴格執(zhí)行交接班制度,交班前必須清理現(xiàn)場,工具擺放整齊,不留任何安全
隱患。
15、各級領導和管理人員必須帶頭執(zhí)行安全規(guī)程、不準強令工人違章操作,工人
有權(quán)拒絕執(zhí)行違反安全規(guī)程的任何指令。
16、每位工人在操作過程中要嚴格遵守“三不傷害”的原則和發(fā)生工傷后,嚴格按照“四不放過”的原則分析處理事故,及時報告、不準延遲、遲報或隱瞞虛報。 3維護規(guī)程
3.1維護人員日常檢查內(nèi)容
見附表《設備點檢標準》、附表《設備給油脂標準》
1號飛剪設備維護規(guī)程
1) 執(zhí)行設備使用前的檢查。
2) 正確地使用設備、不違章操作設備、不帶隱患使用設備和不超負荷使用設備。
3) 根據(jù)設備潤滑標準對設備進行潤滑。
4) 根據(jù)設備維護職責和標準,對設備維護部位進行維護。
5) 根據(jù)設備點檢職責和標準,對設備部位進行點檢,并認真填寫點檢表。
6) 經(jīng)常檢查剪臂的變形情況。
7) 經(jīng)常檢查軸瓦的潤滑狀態(tài)。
8) 經(jīng)常檢查曲軸旋轉(zhuǎn)接頭是否泄漏。
經(jīng)常檢查結(jié)合面連接螺栓的緊固狀態(tài)。
3.2經(jīng)常發(fā)生的故障的原因及排除方法
一號飛剪常見故障與處理辦法
常見故障 故障原因 處理辦法
剪刃調(diào)整不合理 重新調(diào)整剪刃間隙和重合度 剪切不良 剪臂變形 更換新的剪臂
剪刃垂直位置不正確 偏心軸定位錯誤 重新調(diào)整偏心軸
位置傳感器位置變化 重新調(diào)整傳感器位置 剪臂原始位置變化 電氣調(diào)整參數(shù)錯誤 重新調(diào)整參數(shù)
軸承損壞 解體更換軸承 傳動機構(gòu)異常噪音 聯(lián)軸器缺潤滑脂 給聯(lián)軸器加潤滑脂
常見故障 故障原因 處理辦法
電氣參數(shù)錯誤 重新調(diào)整參數(shù)
分配器堵塞 更換或清洗分配器 潤滑脂系統(tǒng)報警 泵不供潤滑脂 更換或清洗泵
流量計損壞 更換流量計
流量計信號線接觸不良 檢查接線 稀油系統(tǒng)報警 壓力計損壞 更換壓力計
壓力計信號線接觸不 檢查接線
3.3維修技術標準、
1號剪維修技術標準
維護與檢修部位 維護與檢修內(nèi)容 維護與檢修標準
根據(jù)潤滑標準加潤滑脂 EP1或EP2
軸端間隙 76?0.1mm
徑向偏差 0.03mm 聯(lián)軸器 軸向偏差 0.05mm
齒厚磨損 30%
熱裝膨脹量 0.25mm
軸承運轉(zhuǎn)溫升 ?35?
無異常振動和噪音
潤滑油路暢通、無泄漏
地腳螺栓無松動
連接螺栓無松動
潤滑流量標準 50l/min
潤滑流量報警 40l/min
傳動機構(gòu) 潤滑壓力標準 2bar
圓柱齒輪嚙合間隙 0.23—0.45mm
齒長方向齒面接觸 70%
齒高方向齒面接觸 50%
一級小齒輪齒厚磨損 10%
其它級齒輪齒厚磨損 20--30%
熱裝軸承 ?60?
熱裝齒輪孔膨脹量 0.25—0.3mm
剪刃間隙 0.3—0.4mm 剪切機構(gòu) 剪刃重合度 3mm
安裝基準線 軋制線與刃口中心線重合
1號剪剪切機構(gòu)維修作業(yè)標準
剪臂的拆卸
確認停電停機。
拆下防護門。
配合件做好明顯的標記。
用天車和導鏈吊住上剪臂。
松開曲軸軸瓦壓蓋螺栓,卸下曲軸軸瓦壓蓋。 卸下?lián)u桿銷軸壓蓋。
用銅棒將搖桿銷軸退出。
用導鏈將上剪臂置于水平位置。
用撬杠將上剪臂從上曲軸上卸下,并吊離安裝現(xiàn)場。 用同樣的方法卸下下剪臂。
取出軸瓦壓環(huán)。
用銅棒退出軸瓦。
上搖桿的拆卸
做好偏心軸的調(diào)節(jié)法蘭與軸承定位法蘭裝配記號。 做好軸承定位法蘭與機體的裝配記號。 拆下偏心軸的調(diào)節(jié)法蘭的定位螺栓。 拆下調(diào)節(jié)法蘭。
拆下軸承定位法蘭的定位螺栓。
拆下軸承定位法蘭。
利用偏心軸的壓蓋螺栓孔,用拔銷器將偏心軸拆下。 拆下兩側(cè)的軸承壓蓋螺栓,并拆下軸承壓蓋。 拆下兩側(cè)的間隔環(huán)。
拆下兩側(cè)的軸承。
拆下軸承間的間隔套。
下?lián)u桿的拆卸
拆下銷軸的軸向擋板。
拆下銷軸。
拆下兩側(cè)的軸承壓蓋螺栓,并拆下軸承壓蓋。 拆下兩側(cè)的間隔環(huán)。
拆下兩側(cè)的軸承。
拆下軸承間的間隔套。
剪臂裝配
清洗全部零部件。
核對搖桿軸承型號。
檢查全部零部件是否有損傷,修復損傷或更換零部件。 測量軸瓦的全部尺寸,尤其是軸瓦內(nèi)外直徑,做好記錄。
用銅棒將軸瓦裝入剪臂軸瓦孔內(nèi)。
測量搖桿銷軸直徑。
檢查搖桿軸承座油孔是否暢通。
測量搖桿軸承座的孔直徑。
測量軸承間隔套內(nèi)圓直徑。
測量軸承間隔套長度。
測量軸承間隔套內(nèi)圓直徑。
測量軸承間隔套長度。
試裝軸承到銷軸上,檢查安裝是否順利。 試裝軸承到搖桿軸承孔內(nèi),檢查安裝是否順利。 試裝軸承壓蓋,檢查止口配合情況。
將一側(cè)軸承裝入搖桿軸承孔內(nèi),并用螺栓將軸承壓蓋安裝在搖桿上。
從另一側(cè)將間隔環(huán)裝入。
用銅棒將另一盤軸承裝入搖桿軸承孔內(nèi)。 用螺栓將軸承壓蓋安裝在搖桿上。
將間隔環(huán)安裝在端蓋上。
搖桿裝配
清洗全部零部件。
檢查各零部件是否有損傷,修復損傷或更換零部件。 測量搖桿銷軸直徑。
檢查搖桿軸承座油孔是否暢通。
測量搖桿軸承座的孔直徑。
測量軸承間隔套內(nèi)圓直徑。
測量軸承間隔套長度。
測量軸承間隔套內(nèi)圓直徑。
測量軸承間隔套長度。
試裝軸承到銷軸上,檢查安裝是否順利。 試裝軸承到偏心軸,檢查安裝是否順利。 試裝軸承到搖桿軸承孔內(nèi),檢查安裝是否順利。 試裝軸承壓蓋,檢查止口配合情況。
將一側(cè)軸承裝入搖桿軸承孔內(nèi),并用螺栓將軸承壓蓋安裝在搖桿上。
從另一側(cè)將間隔環(huán)裝入。
用銅棒將另一盤軸承裝入搖桿軸承孔內(nèi)。 用螺栓將軸承壓蓋安裝在搖桿上。
轉(zhuǎn)動搖桿檢查是否轉(zhuǎn)動靈活。
將間隔環(huán)安裝在端蓋上。
上搖桿就位
將偏心軸對準搖桿的軸承孔和機體的軸孔。 用銅棒輕輕將偏心軸穿過搖桿軸承裝入機體軸孔內(nèi),注意軸承間隔環(huán)。
對照標記安裝軸承定位法蘭,并用螺栓固定,注意先不要擰緊,留出1mm的間隙。
下?lián)u桿就位
將銷軸對準搖桿的軸承孔和機體的軸孔。 用銅棒輕輕將銷軸穿過搖桿軸承裝入機體軸孔內(nèi),注意軸承間隔環(huán)。
安裝銷軸定位板,并用螺栓定位。
剪臂就位
確認上下剪臂。
先就位下剪臂,后裝上剪臂。
用天車和導鏈將剪臂水平吊至安裝現(xiàn)場。 對準曲軸軸瓦和曲軸軸頭,注意不得碰傷軸瓦。 輕輕將軸瓦推在曲軸軸頭上。
安裝隔環(huán)。
用螺栓將軸瓦壓蓋固定在曲軸軸頭上,注意螺栓不要擰得太緊。 對準搖桿銷軸孔和剪臂軸承內(nèi)孔。
用銅棒輕輕將銷軸裝入剪臂軸承孔內(nèi),注意軸承間隔環(huán)。 安裝銷軸壓蓋,并用螺栓緊固。
緊固軸瓦壓蓋螺栓。
緊固上搖桿偏心軸軸承法蘭。
將偏心軸調(diào)整法蘭裝在偏心軸上。
按標記將偏心軸調(diào)整法蘭調(diào)整到合適位置,并用螺栓定位。 根據(jù)剪刃更換程序安裝上下剪刃。
通過視覺將剪刃置于垂直位置。
用塞尺分別測量剪刃上嚙合處的間隙和下嚙合處的間隙。 松開偏心軸調(diào)整法蘭的定位螺栓。
緩慢轉(zhuǎn)動偏心軸調(diào)整法蘭,直至剪刃上嚙合處的間隙和下嚙合處的間隙相同。
重新用螺栓定位偏心軸調(diào)整法蘭。
根據(jù)剪刃更換程序調(diào)整剪刃間隙。
安裝防護門。
將上下?lián)u桿軸承處注滿潤滑脂。
注意事項
偏心軸調(diào)整法蘭它不是功能調(diào)整件,而是為設備組裝時的剪臂垂直位置調(diào)整服務的,
一經(jīng)調(diào)整完畢后位置不得隨意調(diào)整。
傳動機構(gòu)檢修規(guī)程
解體
確認停電停機。
拆下防護門。
拆下聯(lián)軸器和飛輪防護罩。
卸下聯(lián)軸器連接螺栓。
根據(jù)剪切機構(gòu)的拆卸程序?qū)⒓羟袡C構(gòu)拆下。
清掃箱體表面的灰塵和油污。
配合面做出明顯的標記。
拆下軸承座連接螺栓。
拆下箱體結(jié)合面螺栓。
松開或拆下軸承端蓋。
拆下干油潤滑油管和旋轉(zhuǎn)接頭。
拆下制動器。
拆下剪切位置信號傳感器。
用天車和導鏈將上箱體平穩(wěn)地吊離,并放置在木料上。 清洗上下曲軸齒輪的齒面。
采用壓鉛的方法測量上下曲軸齒輪的間隙,并做好記錄。 在上下曲軸齒輪齒面上涂紅丹粉,檢查齒面接觸狀態(tài),做好記錄。 仔細查找曲軸齒輪的嚙合記號,如果沒發(fā)現(xiàn),重新做出明顯的標記。 用天車和導鏈將上曲軸組件平穩(wěn)地吊出箱體,并在裝配場地用木料支撐曲軸軸頭。
清洗下曲軸齒輪和高速齒輪軸的齒面。
采用壓鉛的方法測量下曲軸齒輪和高速齒輪軸的間隙,并做好記錄。
在下曲軸齒輪齒面和高速齒輪軸齒面上涂紅丹粉,檢查齒面接觸狀態(tài),做好記錄。
用天車和導鏈將中箱體平穩(wěn)地吊離,并放置在木料上。 用天車和導鏈將下曲軸組件平穩(wěn)地吊出箱體,并在裝配場地用木料支撐曲軸軸頭。
用天車和導鏈將高速軸組件平穩(wěn)地吊出箱體。
上曲軸組件的拆卸
拆下軸承壓蓋。
拆下軸承。
拆下間隔套。
用壓力機拆下齒輪。
拆下間隔套。
拆下軸承。
拆下軸承端蓋,并拆下油封。
下曲軸組件的拆卸
拆下軸承壓蓋。。
拆下軸承。
拆下間隔套。
用壓力機拆下齒輪。
拆下間隔套。
拆下軸承。
拆下軸承端蓋,并拆下油封。
拆下間隔環(huán)。
高速軸組件的拆卸
拆下制動盤。
在飛輪上焊一吊裝環(huán),用天車吊起高速軸組件。
用壓力機拆下半聯(lián)軸器和飛輪,必要時可以對聯(lián)軸器、飛輪加熱。 拆下軸承壓蓋。
拆下間隔套。
拆下兩端的軸承。
高速軸組件的組裝
清洗全部零部件。
疏通全部潤滑油路。
檢查全部配合面是否有損傷,修復損傷部位。
檢查間隔套與油封接觸處的磨損情況,如果明顯磨損則掉頭;如果兩頭均已磨損則更換
新的間隔套;如果此間隔套有損傷,必須用油石和水砂紙?zhí)幚怼? 核對軸承型號。
核對輸入端骨架式油封。
核對間隔套處的O環(huán)。
測量軸承安裝面的軸頸直徑,做好記錄。
檢查軸承端蓋止口。
用熱裝的方法將輸入端軸承安裝在齒輪軸上,加熱溫度小于80?,并用壓縮空氣冷卻。
稍微加熱間隔套,將其裝在齒輪軸上,保持其與軸承內(nèi)圈緊密接觸,注意不要忘記裝入
O環(huán)。
用壓縮空氣冷卻,用塞尺檢查軸承內(nèi)圈與其之間的間隙δ=0。 用軟器具將骨架式油封裝入軸承端蓋內(nèi),油封唇邊面向內(nèi)側(cè),注意不得損傷油封,尤其
是唇邊。
待間隔套wq冷卻后,將軸承端蓋裝在齒輪軸上,注意不要涂密封膠。 檢查鍵與鍵槽的配合情況。
將飛輪置于水平位置加熱,注意飛輪安裝方向,內(nèi)孔的膨脹量為0.4mm。 垂直的吊起齒輪軸裝入飛輪,用壓縮空氣冷卻軸承和油封部位,直至wq冷卻。 用塞尺檢查飛輪與間隔套之間的間隙δ=0。
用熱裝的方法將非輸入端軸承安裝在齒輪軸上,加熱溫度小于80?,并用壓縮空氣冷
卻。
安裝軸端壓蓋,并用鐵絲連接螺栓防松。
安裝制動盤。
將聯(lián)軸器內(nèi)齒圈放在軸上,注意不要放O形密封環(huán)。
熱裝聯(lián)軸器外齒軸套,內(nèi)孔的膨脹量為0.4mm,壓縮空氣冷卻。 待外齒軸套wq冷卻后將 O形密封環(huán)放入內(nèi)齒圈上。
曲軸安裝
清洗全部零部件。
qc全部密封膠。
疏通全部潤滑油路。
檢查全部配合面是否有損傷,修復損傷部位。
檢查鍵與鍵槽的配合。
稍微加熱間隔環(huán),注意方向。
用軟器具將骨架式油封和毛氈裝入端蓋,不得損傷骨架式油封,尤其是唇邊,唇邊方向
朝內(nèi)。
熱裝軸承,加熱溫度小于80?,壓縮空氣冷卻。
用塞尺測量軸承內(nèi)圈與間隔環(huán)之間的間隙δ=0。
稍微加熱間隔套并安裝在軸上。
用塞尺測量軸承內(nèi)圈與間隔套之間的間隙δ=0。
將齒輪和齒輪置于水平位置加熱,熱膨脹量0.4mm,注意齒輪安裝方向。 垂直地吊起曲軸裝入齒輪孔內(nèi),壓縮空氣冷卻。
待wq冷卻后,將組件置于水平位置。
用塞尺檢查齒輪與間隔套的間隙δ=0。
稍微加熱間隔套并安裝在軸上。
用塞尺檢查齒輪與間隔套的間隙δ=0。
熱裝軸承,加熱溫度小于80?,壓縮空氣冷卻。
安裝軸端壓蓋,使軸承wq軸向定位。
用塞尺檢查軸承與間隔套的間隙δ=0。
現(xiàn)場安裝
用塑料布包住軸承。
清洗全部齒輪齒面和外露加工面。
打開塑料布用壓縮空氣吹掃軸承內(nèi)部。
檢查齒面是否有損傷,用油石和水砂紙修復損傷部位。
再次檢查下箱體是否清洗干凈,結(jié)合面是否有損傷,修復損傷部位。 用天車和導鏈水平地吊起高速軸組件,將其平穩(wěn)地放入下箱體,注意油管。 用天車和導鏈水平地吊起下曲軸組件,將其平穩(wěn)地放入下箱體,注意油管。 安裝軸承端蓋,注意不要涂密封膠。
放置定位銷。
再次檢查中箱體是否清洗干凈,結(jié)合面是否有損傷,修復損傷部位。 用天車和導鏈水平地吊起中箱體,將其平穩(wěn)地放在下箱體,使結(jié)合面wq接觸,注意油
管。
對角上緊4條螺栓,以防中箱體移動。
用天車和導鏈水平地吊起上曲軸組件,將其平穩(wěn)地放入中箱體,保證曲軸齒輪的嚙合位
置正確,注意油管。
檢查上下曲軸齒輪嚙合側(cè)隙和頂隙,側(cè)隙標準0.3—0.4mm;頂隙標準(0.2—0.25)m。 n上下曲軸齒面涂紅丹粉,檢查齒面接觸狀態(tài):接觸位置在節(jié)圓附近,沿齒高不少于,
,,;沿齒長不少70%。
吊出全部上下曲軸組件、高速軸組件和中箱體。
重新清洗全部零部件。
放置中下箱體定位銷。
用天車和導鏈水平地吊起高速軸組件,將其平穩(wěn)地放入下箱體,注意油管。 用天車和導鏈水平地吊起下曲軸組件,將其平穩(wěn)地放入下箱體,注意油管。 下箱體結(jié)合面涂密封膠,注意遠離軸承孔。
再次檢查中箱體是否清洗干凈,結(jié)合面是否有損傷,修復損傷部位。 用天車和導鏈水平地吊起中箱體,將其平穩(wěn)地放在下箱體,使結(jié)合面wq接觸,注意油
管。
放置中上箱體定位銷。
中箱體結(jié)合面涂密封膠,注意遠離軸承孔
用天車和導鏈水平地吊起上曲軸組件,將其平穩(wěn)地放入中箱體,保證曲軸齒輪的嚙合位
置正確,注意油管。
再次檢查上箱體是否清洗干凈,結(jié)合面是否有損傷,修復損傷部位。 用天車和導鏈水平地吊起上箱體,將其平穩(wěn)地放在中箱體,使結(jié)合面wq接觸,注意油
管。
緊固每根軸一端的軸承壓蓋,使軸承wq定位。
松開軸承端蓋。
緊固軸承座連接螺栓、箱體結(jié)合連接螺栓
所有軸承端蓋涂密封膠,注意遠離進油口和回油口。
對準標記,對準端蓋和和箱體對應的油口,緊固端蓋螺栓。
根據(jù)剪切機構(gòu)拆裝規(guī)程安裝剪切機構(gòu)。
檢查測量聯(lián)軸器的同心度和傾斜度,同心度標準0.05—0.1mm;傾斜度標準
0.03—0.05mm。
連接聯(lián)軸器。
將聯(lián)軸器注滿潤滑脂,油品EP1。
向箱體內(nèi)注潤滑油到油位,油品ISO-VG150。
手工盤車。
安裝旋轉(zhuǎn)接頭,連接潤滑油管。
安裝制動器,連接壓縮空氣管路。
安裝剪刃位置傳感器。
安裝飛輪和聯(lián)軸器防護罩。
安裝剪切機構(gòu)防護罩。
驅(qū)動稀油潤滑系統(tǒng)。
試車
200rpm運轉(zhuǎn)20分鐘,檢查軸承溫升狀況和齒輪嚙合噪音。
400rpm運轉(zhuǎn)20分鐘,檢查軸承溫升狀況和齒輪嚙合噪音。
600rpm運轉(zhuǎn)20分鐘,檢查軸承溫升狀況和齒輪嚙合噪音。
800rpm運轉(zhuǎn)20分鐘,檢查軸承溫升狀況和齒輪嚙合噪音。
{zg}速運轉(zhuǎn)10分鐘,檢查軸承溫升狀況和齒輪嚙合噪音。
正常軸承溫升小于40?;{zg}軸承溫度小于80?。
齒輪嚙合平穩(wěn),無周期性雜音。
清理施工現(xiàn)場。
簽字驗收。
2. 4設備定期清掃的規(guī)定
設備清掃由生產(chǎn)協(xié)作工人負責。
停機、停電后對所有應清掃的部分進行處理。
每班對設備及設備所處區(qū)域清掃一次,把設備擦抹干凈,保證設備無積灰。 清掃時應注意安全,不得清掃轉(zhuǎn)動和帶電的零部件。
日常清掃禁止使用風管吹掃,禁止用水沖洗機電設備。
外協(xié)檢修人員將設備交付使用前要將設備和占用過的場地清掃干凈,使設備在潔凈的情況下投入運行。
3.5設備維護要求和規(guī)定
1、操作及維護人員應認真履行職責,發(fā)現(xiàn)問題或接到情況后迅速做出判斷,對危及生產(chǎn)及
安全
的情況應立即處理,并作好記錄。
2、因故障影響生產(chǎn)1小時以上的應上報有關部門,重大事故需以書面形式上報公司。 3、維護記錄應詳細記錄當班人員、當班時間、班次。
4、每次進行修理工作時,應斷開機器的電源,防止機器因誤操作造成的事故。 5、維修作業(yè)時只允許修理人員接觸機器,機器不得動作,除非在負責修理工作的人員操作下。
6、在進行任何修理或安裝工作前,必須研究總布置圖,研究其安裝位置并作出標記以防相
同部
件混淆,確?!霸囘\轉(zhuǎn)”過的部件安裝在原先位置上。
7、每次修理或安裝后,所有關聯(lián)限位開關和安全裝置必須檢查其功能,必要時重新調(diào)整。 8、嚴格按照《設備點檢標準》及《設備給油脂標準》進行點檢及維護保養(yǎng)。
二設備名稱:2#飛剪機
設備編號:
1技術性能
1.1系統(tǒng)用途
1.2系統(tǒng)性能參數(shù)
序 號 名 稱 參 數(shù) 單 位 備 注
機械形式 回轉(zhuǎn)式 1
工作方式 起停式 2
剪切斷面 Φ30 mm 3
剪切速度 3-20 m/s 4
剪切精度 ?100 mm 5
碎斷長度 mm 6
剪切溫度 ?500 ? 7
潤滑方式 車間集中供油 8
1.3系統(tǒng)主要設備及參數(shù)
2#飛剪(回轉(zhuǎn)式飛剪)
序 名 稱 項 目 參 數(shù) 單 位 備 注 號
型號 ZTFS—315—32
額定功率 355 KW
額定電壓 440 V
電冷卻方式 IC06 動 機 驅(qū) 轉(zhuǎn)速 r/min
動 1 裝 功率 7.5 循環(huán)置 風機 轉(zhuǎn)速 57 r/min 電機
鼓(電機 :φ120H7(+0.035)
型單鍵J32,軸頭離中心距距離
齒GCLD8 (Y120*212)/8.5mm 型號 聯(lián)(J125*16) 剪機軸:φ125H7(+0.040)雙鍵
軸J32(120度),軸頭離中心距距離
器40.5 mm。
聯(lián)
軸同軸度 0.05 mm 5級精度
器
材料 S17CrZNi2MoA
主傳動齒2 輪軸 飛剪中心距 450+0.035 mm
飛型號 120(E級) (φ130/200*33)2套
輪
軸
承
飛主型號 23228cc/w33 (φ140/250*88) 2 套
輪傳3 裝動
配 齒
輪
軸
軸
承
上、下刀軸其697 mm 裝配時必須保證刀軸和齒輪的基
中心距 準線(溝槽)對正
刀刃重疊度 3 mm
4 刀軸 刀軸剪刃24148cc/w33 (φ240/400*160)兩套
軸承 端
齒輪23236cc/w33 (φ180/320*112) 兩套
端
剪刃(雙刀片材料 4Cr5WMoVSi 5
剪刃對稱刀片側(cè)間隙 0.3—0.4 mm
裝) 剪刃中心距 697 mm
固定剪刃的M20*16 裝配后頭部磨平保證不影響斜鍥
螺釘 裝配
刀片重合度 3 mm
1.4系統(tǒng)工作原理
2操作規(guī)程
2.1開機注意事項
2.2開停機準則
2.3操作程序
設備使用前的檢查
1) 確認手工潤滑點都已得到良好潤滑。
2) 確認飛剪稀油潤滑系統(tǒng)已開始正常工作。
3) 確認壓縮空氣已達到工作壓力。
4) 剪體的油位達到規(guī)定值。
5) 檢查剪刃緊固螺栓、壓剪刃楔鐵螺栓。
6) 檢查剪刃側(cè)隙為0.3—0.4mm剪刃重合度3mm。
7) 檢查制動器動作是否靈活可靠。
8) 檢查配氣盤電磁閥動作靈活。
9) 檢查配氣盤上的油水分離器,如果水太多打開排水閥,水放盡后關上排水閥。 10) 檢查配氣盤上的油霧器是否需要加油。
更換剪刃
剪刃拆卸
1) 制動器制動。
2) 松開剪刃楔鐵螺栓,取下楔鐵。
3) 拆下剪刃固定螺栓,取下剪刃。
剪刃安裝
1) qc剪刃安裝處的灰塵、油污。
2) 清洗新剪刃。
3) 測量新剪刃厚度。
4) 檢查剪刃安裝處接觸面是否有損傷,修復損傷部位。
5) 檢查剪刃墊片是否有損傷,修復損傷部位。
6) 檢查剪刃是否有損傷,修復損傷部位。
7) 檢查楔鐵是否有損傷,修復損傷部位。
8) qc楔鐵螺栓孔內(nèi)的異物和灰塵。
9) 檢查楔鐵螺栓螺紋狀態(tài)。
10) 用螺栓測試楔鐵螺栓孔螺紋狀態(tài),保證順利旋入和卸下。
11) 將上下剪刃對齊,檢查剪刃刃口是否能夠?qū)省7駝t,更換剪刃。 12) 確認剪刃安裝位置:上剪臂剪刃為短剪刃,下剪臂剪刃為長剪刃。 13) 墊上墊片和剪刃,用螺栓固定剪刃。
14) 將剪臂處于垂直位置。
15) 用撬杠分開兩剪刃,用塞尺檢查剪刃側(cè)間隙δ,標準間隙為0.3mm--0.4mm。 16) 如果測得的間隙大于要求的間隙,則在上下剪刃背面加墊片,墊片厚度為δ/2。 17) 如果測得的間隙小于要求的間隙,則在上下剪刃背面去墊片或更換新墊片,去掉的墊片厚度為(0.3-δ)/2。
18) 間隙調(diào)整完畢后,將剪刃重新置于垂直位置,檢查剪刃重合度μ,標準重合度為3mm。 19) 如果測得的重合度大于要求值,則在上下剪刃下面去墊片,墊片厚度為μ/2。
20) 如果測得的重合度小于要求值,則在上下剪刃下面加墊片或更換新墊片,去掉的墊
片厚度為(3-μ)/2。
21) 測量剪刃圓弧處的間隙,標準為0.02—0.04mm
22) 緊固剪刃螺栓。
23) 安裝楔鐵,檢查螺栓孔是否在同一直線,如果不在同一直線,表明新裝剪刃厚度大
于或小于原來剪刃厚度。擴楔鐵的螺栓孔后將螺栓擰入剪臺,保證楔鐵和剪臺之間有
一定的間隙。
24) 進行人工盤車,保證剪刃不與進出口導衛(wèi)干涉,必要時重新調(diào)整或更換合格剪刃。 更換剪刃過程中嚴禁用手錘打擊剪襯和剪臺,若確實需要則用軟器具。
2.4運轉(zhuǎn)中異常狀態(tài)的緊急處理
2.5運轉(zhuǎn)中的注意事項
2.6操作人員日常點檢內(nèi)容
見附表《設備點檢標準》、附表《設備給油脂標準》
2.7設備交接班規(guī)定
2.8安全注意事項
1、入場新工人、實習、代培、臨時參加勞動以及變換工種的人員,必須經(jīng)過三
級安全教育和考試合格后,方可上崗操作;特殊工種必須持證上崗。 2、上班前應有足夠的睡眠時間,工作中要集中精力,堅守崗位、不準擅自把工
作交給他人。
3、工作前,必須按規(guī)定穿戴好安全防護用品,進入車間要戴安全帽,嚴禁穿拖
鞋、赤膊、敞衣、戴頭巾、圍巾作業(yè)。
、各崗位工在交接班后,要認真檢查所管轄的設備運轉(zhuǎn)情況,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處4
理或上報,把將發(fā)生的安全問題消滅在萌芽之中,在工作中要建立互保、聯(lián)
保的安全工作制度。
5、使用大錘、手錘、夾鉗等工具時,必須良好無缺、手把應無毛刺,大錘一定
要緊固,使用大錘時注意前后是否有人,嚴禁帶手套使用大錘、手錘。 6、軋鋼工在軋制過程中需要檢查或更換導衛(wèi)裝置和孔型時,必須與主控臺上的
操作人員取得聯(lián)系,在獲得同意的前提下,方可進行工作。 7、軋鋼工嚴禁用手指深入孔型中去調(diào)整,以免擦傷手指。
8、主控臺上的工作人員要時刻注視地面上的工作情況,出現(xiàn)問題要及時停車或
鳴笛示意。
9、嚴禁攀登吊運中的物體,不準在吊物下通過、停留、觀望。 10、嚴禁使用過熱、生銹、斷股的各種鋼絲繩 吊掛重物,對各種吊具要定期檢
查,發(fā)現(xiàn)有裂紋、磨損嚴重的不準使用。
11、掛廢鋼斗子時,操作人員必須與廢鋼斗子保持足夠的安全距離后,才能指揮
天車起吊。
12、生產(chǎn)、工作場地要平整、清潔,廠房內(nèi)必須有足夠亮度的照明,坑溝、水池
要有牢固的蓋板或欄桿。
13、嚴禁使用氧氣吹掃設備和人身上的灰塵,不準使用壓縮空氣打掃衛(wèi)生。
14、嚴格執(zhí)行交接班制度,交班前必須清理現(xiàn)場,工具擺放整齊,不留任何安全
隱患。
15、各級領導和管理人員必須帶頭執(zhí)行安全規(guī)程、不準強令工人違章操作,工人
有權(quán)拒絕執(zhí)行違反安全規(guī)程的任何指令。
16、每位工人在操作過程中要嚴格遵守“三不傷害”的原則和發(fā)生工傷后,嚴格按照“四不放過”的原則分析處理事故,及時報告、不準延遲、遲報或隱瞞虛報。 3維護規(guī)程
3.1維護人員日常檢查內(nèi)容
2號飛剪設備維護規(guī)程
生產(chǎn)人員對設備應進行的維護:
1) 執(zhí)行設備使用前的檢查。
2) 正確地使用設備、不違章操作設備、不帶隱患使用設備和不超負荷使用設備。
3) 根據(jù)設備潤滑標準對設備進行潤滑。
4) 根據(jù)設備維護職責和標準,對所承擔的設備維護部位進行維護,并做好記錄。
5) 根據(jù)設備點檢職責和標準,對所承擔的設備部位進行點檢,并認真填寫點檢表。 設備點檢維護人員對設備的維護:
根據(jù)設備點檢維護標準對設備進行點檢維護,并認真填寫點檢表。 1)
2) 根據(jù)設備潤滑標準和周期對設備進行潤滑,并做好記錄。
3) 每班仔細檢查潤滑系統(tǒng)的泄漏。
4) 每班仔細檢查潤滑系統(tǒng)的運行性狀態(tài)。
3. 2經(jīng)常發(fā)生的故障的原因及排除方法
二號飛剪常見故障與處理辦法
常見故障 故障原因 處理辦法
剪刃調(diào)整不合理 重新調(diào)整剪刃間隙和重合度 剪切不良 剪臂變形 更換新的剪臂
偏轉(zhuǎn)器位置錯誤 使偏轉(zhuǎn)器復位
位置傳感器位置變化 重新調(diào)整傳感器位置 剪臂原始位置變化 電氣調(diào)整參數(shù)錯誤 重新調(diào)整參數(shù)
軸承損壞 解體更換軸承 傳動機構(gòu)異常噪音 聯(lián)軸器缺潤滑脂 給聯(lián)軸器加潤滑脂
電氣參數(shù)錯誤 重新調(diào)整參數(shù)
流量計損壞 更換流量計 稀油系統(tǒng)報警
流量計信號線接觸不良 檢查接線
常見故障 故障原因 處理辦法
壓力計損壞 更換壓力計
壓力計信號線接觸不 檢查接線
3.3維修技術標準、維修作業(yè)標準
維修技術標準
檢修部位 檢修內(nèi)容 檢修標準
根據(jù)潤滑標準加潤滑脂 EP1或EP2
軸端間隙 49?0.1mm
徑向偏差 0.03mm 聯(lián)軸器
軸向偏差 0.05mm
齒厚磨損 30%
熱裝膨脹量 0.25mm
剪刃間隙 0.3-0.4mm 剪切機構(gòu) 剪刃重合度 3mm 安裝基準線 軋制線與刃口中心線重合
軸承運轉(zhuǎn)溫升 ?35?
無異常振動和噪音 傳動機構(gòu)
潤滑油路暢通、無泄漏
連接螺栓無松動
潤滑流量標準 40l/min
潤滑流量報警 30l/min
潤滑壓力標準 2bar
圓柱齒輪嚙合間隙 0.23—0.45mm
齒長方向齒面接觸 70% 傳動機構(gòu)
齒高方向齒面接觸 50%
一級小齒輪齒厚磨損 10%
其它級齒輪齒厚磨損 20--30%
熱裝軸承 ?60?
熱裝齒輪孔膨脹量 0.25—0.3mm 2號剪設備維修作業(yè)標準
剪切機構(gòu)維修作業(yè)標準
剪臂的拆卸
1) 確認停電停機。
2) 拆下防護門。
3) 將上剪臂置于水平位置,并用天車和導鏈吊住上剪臂。 4) 松開軸端壓蓋螺栓,卸下軸端壓蓋。
5) 用抓具并稍微加熱將上剪臂拆下,并吊離安裝現(xiàn)場。 6) 用同樣的方法卸下下剪臂。
7) 將拆下的零件保護好。
8) 若有必要拆下端蓋,檢查油封的工作狀態(tài)或更換該油封。 9) 拆下間隔套,檢查油封部位的磨損狀態(tài)或?qū)⑵涞纛^安裝。 剪臂的現(xiàn)場安裝
1) 清洗全部零部件。
2) 檢查全部零部件是否有損傷,修復損傷部位。 3) 測量軸頭直徑和剪臂孔的直徑,做好記錄: 4) 檢查鍵與鍵槽的配合。
5) 將剪臂加熱(孔的膨脹量為0.2mm),并迅速將其裝在軸上。 6) 用壓縮空氣冷卻剪臂內(nèi)側(cè),放置ss油封。
傳動機構(gòu)
解體
1) 確認停電停機。
2) 拆下防護門。
3) 拆下聯(lián)軸器和飛輪防護罩。
4) 卸下聯(lián)軸器連接螺栓。
5) 根據(jù)剪切機構(gòu)的拆卸程序?qū)⒓羟袡C構(gòu)拆下。 6) 清掃箱體表面的灰塵和油污。
7) 配合面做出明顯的標記。
8) 拆下軸承座連接螺栓。
9) 拆下箱體結(jié)合面螺栓。
10) 松開或拆下軸承端蓋。
11) 拆下干油潤滑油管和旋轉(zhuǎn)接頭。
12) 拆下制動器。
13) 拆下剪切位置信號傳感器。
14) 用天車和導鏈將上箱體平穩(wěn)地吊離,并放置在木料上。 15) 清洗上下剪臂齒輪的齒面。
16) 采用壓鉛的方法測量上下剪臂齒輪的間隙,并做好記錄。 17) 在上下剪臂齒輪齒面上涂紅丹粉,檢查齒面接觸狀態(tài),做好記錄。
18) 仔細查找剪臂軸齒輪的嚙合記號,如果沒發(fā)現(xiàn),重新做出明顯的標記。
19) 用天車和導鏈將上軸組件平穩(wěn)地吊出箱體。 20) 清洗下軸齒輪和高速齒輪軸的齒面。
21) 采用壓鉛的方法測量下軸齒輪和高速齒輪軸的間隙,并做好記錄。 22) 在下軸齒輪齒面和高速齒輪軸齒面上涂紅丹粉,檢查齒面接觸狀態(tài),做好記錄。
23) 用天車和導鏈將中箱體平穩(wěn)地吊離,并放置在木料上。 24) 用天車和導鏈將下軸組件平穩(wěn)地吊出箱體。 25) 用天車和導鏈將高速軸組件平穩(wěn)地吊出箱體。 上下剪臂軸組件的拆卸
1) 拆下軸承壓蓋。
2) 拆下間隔環(huán)。
3) 拆下軸承.
4) 拆下軸承。
5) 拆下間隔套。
6) 用壓力機拆下齒輪。
7) 拆下間隔套。
高速軸組件的拆卸
1) 拆下半聯(lián)軸器。
2) 拆下制動盤。
3) 稍微加熱,拆下輪轂。
4) 拆下軸端壓蓋。
5) 拆下軸承端蓋。
6) 拆下間隔套。
7) 拆下兩端的軸承。
高速軸的組裝
1) 清洗全部零部件。
2) 疏通全部潤滑油路。
3) 檢查全部配合面是否有損傷,修復損傷部位。 4) 檢查間隔套與油封接觸處的磨損情況,如果明顯磨損則掉頭;如果兩頭均已磨損則
更換新的間隔套,如果此間隔套有損傷,必須用油石和水砂紙?zhí)幚怼? 5) 檢查鍵與鍵槽的配合情況。
6) 檢查制動盤和輪轂的螺紋孔是否對齊。
7) 核對并更換軸承型號。
8) 核對并更換輸入端骨架式油封。
9) 核對并更換間隔套處的O環(huán)。
10) 測量軸承安裝面的軸頸直徑,做好記錄。
11) 檢查軸承端蓋止口。
12) 用熱裝的方法將軸承安裝在齒輪軸上,加熱溫度小于80?,并用壓縮空氣冷卻。 13) 稍微加熱間隔套,將其裝在齒輪軸上,保持其與軸承內(nèi)圈緊密接觸,注意不要忘記裝入O環(huán)。
14) 用壓縮空氣冷卻,用塞尺檢查軸承內(nèi)圈與其之間的間隙δ=0。 15) 用軟器具將骨架式油封裝入軸承端蓋內(nèi),油封唇邊面向內(nèi)側(cè),注意不得損傷油封尤
其是唇邊。
16) 將軸承端蓋套裝在軸上。
17) 稍微加熱輪轂,將其裝在軸上切與間隔套緊密接觸(用塞尺檢查間隙δ=0)。 18) 安裝制動盤。
19) 將聯(lián)軸器內(nèi)齒圈放在軸上,注意不要放O形密封環(huán)。
20) 熱裝聯(lián)軸器外齒軸套,內(nèi)孔的膨脹量為0.4mm,壓縮空氣冷卻。
待外齒軸套wq冷卻后將 O形密封環(huán)放入內(nèi)齒圈上用塞尺檢查外齒軸套與輪轂的21)
間隙δ=0。
上下剪臂軸的組裝
1) 清洗全部零部件。
2) 疏通全部潤滑油路。
3) 檢查全部配合面是否有損傷,修復損傷部位。
4) 檢查間隔套與油封接觸處的磨損情況,如果明顯磨損則掉頭;如果兩頭均已磨損則更換新的間隔套,如果此間隔套有損傷,必須用油石和水砂紙?zhí)幚怼? 5) 檢查鍵與鍵槽的配合。
6) 核對并更換軸承型號。
7) 核對并更換輸入端骨架式油封。
8) 核對并更換間隔套處的O環(huán)。
9) 稍微加熱安裝間隔環(huán),注意方向。
10) 用軟器具將骨架式油封和毛氈裝入端蓋,不得損傷骨架式油封,尤其是唇邊,唇邊方向朝內(nèi)。
11) 熱裝軸承,加熱溫度小于80?,壓縮空氣冷卻。
12) 用塞尺測量軸承內(nèi)圈與間隔環(huán)之間的間隙δ=0。
13) 稍微加熱間隔套并安裝在軸上。
14) 用塞尺測量軸承內(nèi)圈與間隔套之間的間隙δ=0。
15) 將齒輪置于水平位置加熱,熱膨脹量0.4mm,注意齒輪安裝方向。 16) 垂直地吊起曲軸裝入齒輪孔內(nèi),壓縮空氣冷卻
17) 待wq冷卻后,將組件置于水平位置。
18) 用塞尺檢查齒輪與間隔套之間的間隙δ=0。
19) 稍微加熱間隔套并安裝在軸上。
20) 用塞尺檢查齒輪與間隔套之間的間隙δ=0。
21) 熱裝軸承加熱溫度小于80?,壓縮空氣冷卻。
22) 安裝軸端壓蓋,使軸承wq軸向定位。
23) 用塞尺檢查軸承與間隔套之間的間隙δ=0。
現(xiàn)場安裝
1) 用塑料布包住軸承。
2) 清洗全部齒輪齒面和外露加工面。
3) 打開塑料布用壓縮空氣吹掃軸承內(nèi)部。
4) 檢查齒面是否有損傷,用油石和水砂紙修復損傷部位。
5) 再次檢查下箱體是否清洗干凈,結(jié)合面是否有損傷,修復損傷部位,箱體油路是否
暢通。
6) 用天車和導鏈水平地吊起高速軸組件,將其平穩(wěn)地放入下箱體,注意油管。 7) 用天車和導鏈水平地吊起下剪臂軸組件,將其平穩(wěn)地放入下箱體,注意油管。 8) 安裝軸承壓蓋,注意不要涂密封膠。
9) 檢查齒輪嚙合側(cè)隙和頂隙,側(cè)隙標準0.3—0.4mm;頂隙標準(0.2—0.25)m。 n10) 齒面涂紅丹粉,檢查齒面接觸狀態(tài):接觸位置在節(jié)圓附近,沿齒高不少于50%;沿
齒長不少于70%。
11) 放置定位銷。
12) 再次檢查中箱體是否清洗干凈,結(jié)合面是否有損傷,修復損傷部位,箱體油路是否暢通,用天車和導鏈水平地吊起,將其平穩(wěn)地放入下箱體。
13) 用天車和導鏈水平地吊起上剪臂軸組件,將其平穩(wěn)地放入中箱體,注意油管。 14) 對角上緊4條螺栓,以防中箱體移位。
15) 檢查上下剪臂軸的齒輪嚙合側(cè)隙和頂隙,側(cè)隙標準0.3—0.4mm;頂隙標準
(0.2—0.25)m。 n
16) 上下剪臂軸齒面涂紅丹粉,檢查齒面接觸狀態(tài):接觸位置在節(jié)圓附近,沿齒高不少
于50%;沿齒長不少于70%。
17) 吊出上下剪臂軸組件、高速軸組件和中箱體。
18) 重新清洗零部件。
19) 放置中下箱體定位銷。
20) 用天車和導鏈水平地吊起高速軸組件,將其平穩(wěn)地放入下箱體,注意油管。 21) 用天車和導鏈水平地吊起下剪臂軸組件,將其平穩(wěn)地放入下箱體,注意油管。 22) 下箱體結(jié)合面涂密封膠,注意遠離軸承孔。
23) 再次檢查中箱體是否清洗干凈,結(jié)合面是否有損傷,修復損傷部位。 24) 用天車和導鏈水平地吊起中箱體,將其平穩(wěn)地放在下箱體,使結(jié)合面wq接觸,注
意油管。
25) 用天車和導鏈水平地吊起上曲軸組件,將其平穩(wěn)地放入中箱體,保證曲軸齒輪的嚙
合位置正確,注意油管。
26) 放置中上箱體定位銷。
27) 中箱體結(jié)合面涂密封膠,注意遠離軸承孔。
28) 再次檢查上箱體是否清洗干凈,結(jié)合面是否有損傷,修復損傷部位。 29) 用天車和導鏈水平地吊起上箱體,將其平穩(wěn)地放在中箱體,使結(jié)合面wq接觸,注
意油管。
30) 緊固每根軸一端的軸承壓蓋,使軸承wq定位
31) 松開軸承端蓋。
緊固軸承座連接螺栓、箱體結(jié)合連接螺栓。 32)
33) 所有軸承端蓋涂密封膠,注意遠離進油口和回油口。
34) 對準標記,對準端蓋和和箱體對應的油口,緊固端蓋螺栓。 35) 根據(jù)剪切機構(gòu)拆裝規(guī)程安裝剪切機構(gòu)。
36) 檢查測量聯(lián)軸器的同心度和傾斜度,同心度標準0.05—0.1mm;傾斜度標準
0.03—0.05mm。
37) 連接聯(lián)軸器。
38) 將聯(lián)軸器注滿潤滑脂,油品EP1。
39) 向箱體內(nèi)注潤滑油到油位,油品ISO-VG150。
40) 手工盤車。
41) 安裝制動器,連接壓縮空氣管路。
42) 安裝剪刃位置傳感器。
43) 安裝飛輪和聯(lián)軸器防護罩。
44) 安裝剪切機構(gòu)防護罩。
45) 驅(qū)動稀油潤滑系統(tǒng)。
試車
1) 啟東潤滑系統(tǒng)20分鐘,檢查潤滑油路是否暢通。
2) 200rpm運轉(zhuǎn)20分鐘,檢查軸承溫升狀況和齒輪嚙合噪音。
3) 400rpm運轉(zhuǎn)20分鐘,檢查軸承溫升狀況和齒輪嚙合噪音。
4) 600rpm運轉(zhuǎn)20分鐘,檢查軸承溫升狀況和齒輪嚙合噪音。
5) 800rpm運轉(zhuǎn)20分鐘,檢查軸承溫升狀況和齒輪嚙合噪音。
6) {zg}速運轉(zhuǎn)10分鐘,檢查軸承溫升狀況和齒輪嚙合噪音。
7) 正常軸承溫升小于40?;{zg}軸承溫度小于80?。
8) 齒輪嚙合平穩(wěn),無周期性雜音。
9) 清理施工現(xiàn)場。
10) 簽字驗收。
3.4設備定期清掃的規(guī)定
設備清掃由生產(chǎn)協(xié)作工人負責。
每班對設備及設備所處區(qū)域清掃一次,把設備擦抹干凈,保證設備無積灰。 清掃時應注意安全,不得清掃轉(zhuǎn)動和帶電的零部件。
日常清掃禁止使用風管吹掃,禁止用水沖洗機電設備。
停機停電后對所有應清掃的部分進行處理。
外協(xié)檢修人員將設備交付使用前要將設備和占用過的場地清掃干凈,使設備在潔凈的情況下投入運行。
3.5設備維護要求和規(guī)定
1、操作及維護人員應認真履行職責,發(fā)現(xiàn)問題或接到情況后迅速做出判斷,對危及生產(chǎn)及
安全
的情況應立即處理,并作好記錄。
2、因故障影響生產(chǎn)1小時以上的應上報有關部門,重大事故需以書面形式上報公司。 3、維護記錄應詳細記錄當班人員、當班時間、班次。
4、每次進行修理工作時,應斷開機器的電源,防止機器因誤操作造成的事故。 5、維修作業(yè)時只允許修理人員接觸機器,機器不得動作,除非在負責修理工作的人員操作下。
6、在進行任何修理或安裝工作前,必須研究總布置圖,研究其安裝位置并作出標記以防相
同部
件混淆,確保“試運轉(zhuǎn)”過的部件安裝在原先位置上。
7、每次修理或安裝后,所有關聯(lián)限位開關和安全裝置必須檢查其功能,必要時重新調(diào)整。 8、嚴格按照《設備點檢標準》及《設備給油脂標準》進行點檢及維護保養(yǎng)。
三設備名稱:3#飛剪
設備編號:
1技術性能
1.1系統(tǒng)用途
1.2系統(tǒng)性能參數(shù)
序 號 名 稱 參 數(shù) 單 位 備 注
機械形式 回轉(zhuǎn)式 1
工作方式 起停式 2
剪切斷面 Φ30 mm 3
剪切速度 3-20 m/s 4
剪切精度 ?5*V mm 5
碎斷長度 mm 6
剪切溫度 ?500 ? 7
潤滑方式 稀油集中潤滑和手動干油潤滑 8
1.3系統(tǒng)主要設備及參數(shù)
序 名 稱 項 目 參 數(shù) 單 位 備 注 號
型號 ZTQZ—400—32
額定功率 650 KW
額定電壓 660 V
電冷卻方式 IC06 動
機 轉(zhuǎn)速 880-1250 r/min 驅(qū)
動 1 功率 7.5 裝 循環(huán)
置 風機轉(zhuǎn)速 57 r/min 電機
膜JM1003(Y130*252)/電機:φ130H7(+0.040)單鍵J32;型號 片(Y120*212) 主軸:φ120H7(+0.035)單鍵J32。
式
聯(lián)軸距 53
軸
器 同軸度 0.05 mm 5級精度 主傳動軸軸承 126E (φ130/200*33)兩套 裝配(軸
1) 2 齒輪材質(zhì) 20CrNi2MoA mm
軸承11 23028cc/w33 (φ140/210*53) 1套
軸承 1223026cc/w33 (φ130/200*52) 1套
齒輪材質(zhì) 20CrNi2MoA
4 介輪軸2
軸承型號 23122cc/w33 (φ110/180*56) 兩套 上、下曲齒輪材質(zhì) 20CrNi2MoA 5
軸裝配軸承31、24024cc/w33/c2 (φ120/180*60) 兩套
(軸3、41
軸4) 軸承32、23132 cc/w33/c2 (φ160/270*86) 兩套
42
主傳動軸140 mm
與剪切中
心線距
曲軸偏心220 mm
距
曲軸中心970 mm
距
刀軸剪切470 mm (970-2*220=470)
時刀架中
心距
刀片:(雙刀片材質(zhì) 4Cr5WMoVSi
剪刃)
刀架軸套 φ120/140*142
刀刃重疊3 mm
度
剪刃側(cè)間0.3-0.4 mm
隙
1.4系統(tǒng)工作原理
2操作規(guī)程
2.1開機注意事項
2.2開停機準則
2.3操作程序
設備使用規(guī)程
2.1設備使用前的檢查
1) 確認手工潤滑點都已得到良好潤滑。
2) 確認飛剪稀油潤滑系統(tǒng)已開始正常工作。
3) 確認飛剪脂潤滑系統(tǒng)工作正常。
4) 確認脂潤滑系統(tǒng)工作正常。
5) 確認曲軸軸瓦潤滑良好。
6) 確認壓縮空氣已達到工作壓力(配氣盤進氣壓力為6bar)。
7) 剪體的油位達到規(guī)定值。
8) 檢查緊固剪刃螺栓、楔鐵螺栓。
9) 檢查剪刃側(cè)隙為0.3-0.4mm剪刃重合度3mm。
10) 檢查制動器動作是否靈活可靠。
11) 檢查旋轉(zhuǎn)接頭是否泄漏。
12) 檢查配氣盤電磁閥動作靈活。
13) 檢查配氣盤上的油水分離器,如果水太多打開排水閥,水放盡后關上排水閥。 14) 檢查配氣盤上的油霧器是否需要加油(油牌號:10號透平機油)。 15) 檢查氣動管路有無泄漏。
2(2剪刃更換
剪刃拆卸
1) 確認停機停電。
2) 確認制動器制動。
3) 松開剪刃楔鐵螺栓,取下楔鐵。
4) 拆下剪刃固定螺栓,取下剪刃和剪刃墊片。
剪刃安裝
1) qc剪刃安裝處的灰塵、油污。
清洗新剪刃。 2)
3) 測量新剪刃厚度。
4) 檢查剪刃安裝處接觸面是否有損傷,修復損傷部位。
5) 檢查剪刃墊片是否有損傷,修復損傷部位。
6) 檢查剪刃是否有損傷,修復損傷部位。
7) 檢查楔鐵是否有損傷,修復損傷部位。
8) qc楔鐵螺栓孔內(nèi)的異物和灰塵。
9) 檢查楔鐵螺栓螺紋狀態(tài)。
10) 用螺栓測試楔鐵螺栓孔螺紋狀態(tài),保證順利旋入和卸下。
11) 對齊上下剪刃,檢查剪刃刃口是否能夠?qū)?,否則更換剪刃。 12) 墊上墊片和剪刃,用螺栓固定剪刃。
13) 用撬杠分開兩剪刃,用塞尺檢查剪刃側(cè)間隙δ,標準間隙為0.3mm--0.4mm。 14) 如果測得的間隙大于要求的間隙,則在上下剪刃背面加墊片,墊片厚度為δ/2。 15) 如果測得的間隙小于要求的間隙,則在上下剪刃背面去墊片或更換新墊片,去掉的
墊片厚度為(0.3-δ)/2。
16) 間隙調(diào)整完畢后將剪刃置于垂直位置,檢查剪刃重合度μ,標準為3mm。 17) 如果測得的重合度大于要求值,則在上下剪刃下面去墊片,墊片厚度為μ/2。 18) 如果測得的重合度小于要求值,則在上下剪刃下面加墊片或更換新墊片,去掉的墊
片厚度為(3-μ)/2。
19) 測量剪刃圓弧處的間隙,標準為0.02—0.04mm。
20) 緊固剪刃螺栓。
21) 安裝楔鐵,檢查螺栓孔是否在 同一直線,如果不在同一直線,表明新裝剪刃厚度
大于或小于原來剪刃厚度。擴楔鐵的螺栓孔后將螺栓擰入剪臺,保證楔鐵和剪臺之
間有一定的間隙。
22) 進行人工盤車,保證剪刃不與進出口導衛(wèi)干涉,必要時重新調(diào)整或更換合格剪刃。
23) 更換剪刃過程中嚴禁用手錘打擊剪襯和剪臺,若有必要則用軟器具。 2.4運轉(zhuǎn)中異常狀態(tài)的緊急處理
2.5運轉(zhuǎn)中的注意事項
2.6操作人員日常點檢內(nèi)容
見附表《設備點檢標準》、附表《設備給油脂標準》
2.7設備交接班規(guī)定
2.8安全注意事項
1、入場新工人、實習、代培、臨時參加勞動以及變換工種的人員,必須經(jīng)過三
級安全教育和考試合格后,方可上崗操作;特殊工種必須持證上崗。 2、上班前應有足夠的睡眠時間,工作中要集中精力,堅守崗位、不準擅自把工
作交給他人。
3、工作前,必須按規(guī)定穿戴好安全防護用品,進入車間要戴安全帽,嚴禁穿拖
鞋、赤膊、敞衣、戴頭巾、圍巾作業(yè)。
4、各崗位工在交接班后,要認真檢查所管轄的設備運轉(zhuǎn)情況,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處
理或上報,把將發(fā)生的安全問題消滅在萌芽之中,在工作中要建立互保、聯(lián)
保的安全工作制度。
5、使用大錘、手錘、夾鉗等工具時,必須良好無缺、手把應無毛刺,大錘一定
要緊固,使用大錘時注意前后是否有人,嚴禁帶手套使用大錘、手錘。 6、軋鋼工在軋制過程中需要檢查或更換導衛(wèi)裝置和孔型時,必須與主控臺上的
操作人員取得聯(lián)系,在獲得同意的前提下,方可進行工作。 7、軋鋼工嚴禁用手指深入孔型中去調(diào)整,以免擦傷手指。
8、主控臺上的工作人員要時刻注視地面上的工作情況,出現(xiàn)問題要及時停車或
鳴笛示意。
9、嚴禁攀登吊運中的物體,不準在吊物下通過、停留、觀望。 10、嚴禁使用過熱、生銹、斷股的各種鋼絲繩 吊掛重物,對各種吊具要定期檢
查,發(fā)現(xiàn)有裂紋、磨損嚴重的不準使用。
11、掛廢鋼斗子時,操作人員必須與廢鋼斗子保持足夠的安全距離后,才能指揮
天車起吊。
12、生產(chǎn)、工作場地要平整、清潔,廠房內(nèi)必須有足夠亮度的照明,坑溝、水池
要有牢固的蓋板或欄桿。
13、嚴禁使用氧氣吹掃設備和人身上的灰塵,不準使用壓縮空氣打掃衛(wèi)生。 14、嚴格執(zhí)行交接班制度,交班前必須清理現(xiàn)場,工具擺放整齊,不留任何安全
隱患。
15、各級領導和管理人員必須帶頭執(zhí)行安全規(guī)程、不準強令工人違章操作,工人
有權(quán)拒絕執(zhí)行違反安全規(guī)程的任何指令。
16、每位工人在操作過程中要嚴格遵守“三不傷害”的原則和發(fā)生工傷后,嚴格按照“四不放過”的原則分析處理事故,及時報告、不準延遲、遲報或隱瞞虛報。 3維護規(guī)程
4. 1維護人員日常檢查內(nèi)容
3.1.1設備維護規(guī)程
CP2人員和生產(chǎn)人員對設備應進行的維護:
3.1.1.1 執(zhí)行設備使用前的檢查。
3.1.1.2 正確地使用設備、不違章操作設備、不帶隱患使用設備和不超負荷使用設
備。
3.1.1.3 根據(jù)設備潤滑標準對設備進行潤滑。
3.1.1.4 根據(jù)設備維護職責和標準,對所承擔的設備維護部位進行維護。
3.1.1.5 根據(jù)設設備點檢職責和標準,對所承擔設備部位進行點檢,并認真填寫點
檢記錄。
3.2 設備點檢維護人員對設備的維護:
1) 根據(jù)設備維護職責和標準,對所承擔的設備維護部位進行維護。
2) 根據(jù)設備點檢職責和標準,對所承擔的設備部位進行點檢。
3) 仔細檢查潤滑系統(tǒng)泄漏,并及時處理。
4) 經(jīng)常檢查各種電氣信號工作是否正常。
3.2經(jīng)常發(fā)生的故障的原因及排除方法
常見故障 故障原因 處理辦法
剪刃調(diào)整不合理 重新調(diào)整剪刃間隙和重合度 剪切不良
剪臂變形 更換新的剪臂 剪刃垂直位置不偏心軸定位錯誤 重新調(diào)整偏心軸 正確
位置傳感器位置變化 重新調(diào)整傳感器位置 剪臂原始位置變
化 電氣調(diào)整參數(shù)錯誤 重新調(diào)整參數(shù)
軸承損壞 解體更換軸承 傳動機構(gòu)異常噪聯(lián)軸器缺潤滑脂 給聯(lián)軸器加潤滑脂 音
電氣參數(shù)錯誤 重新調(diào)整參數(shù)
分配器堵塞 更換或清洗分配器 潤滑脂系統(tǒng)報警 泵不供潤滑脂 更換或清洗泵
流量計損壞 更換流量計
流量計信號線接觸不良 檢查接線 稀油系統(tǒng)報警 壓力計損壞 更換壓力計
壓力計信號線接觸不 檢查接線 3.3維修技術標準、維修作業(yè)標準
3號剪維修技術標準
檢修部位 檢修內(nèi)容 檢修標準
軸承運轉(zhuǎn)溫升 ?35?
無異常振動和噪音
潤滑油路暢通、無泄漏
地腳螺栓無松動
連接螺栓無松動
潤滑流量標準 30l/min
潤滑流量報警 20l/min 傳動機構(gòu) 潤滑壓力標準 2bar
圓柱齒輪嚙合間隙 0.23—0.45mm
齒長方向齒面接觸 70%
齒高方向齒面接觸 50%
一級小齒輪齒厚磨損 10%
其它級齒輪齒厚磨損 20--30%
熱裝軸承 ?60?
熱裝齒輪孔膨脹量 0.25—0.3mm
剪刃間隙 0.3-0.4mm 剪切機構(gòu) 剪刃重合度 3mm 聯(lián)軸器 根據(jù)潤滑標準加潤滑脂 EP1或EP2
檢修部位 檢修內(nèi)容 檢修標準
軸端間隙 53?0.1mm
徑向偏差 0.03mm
軸向偏差 0.05mm
齒厚磨損 30%
熱裝膨脹量 0.25mm 安裝基準線 軋制線與刃口中心線重合
4.1 剪切機構(gòu)維修作業(yè)標準
回轉(zhuǎn)方式下剪臂的拆卸
確認停電停機。
上下剪臂做好明顯的標記。
用天車吊住上剪臂。
卸下錐套鎖母壓蓋。
卸下鎖母。
用頂絲松開錐套。
卸下軸端螺栓。
卸下定位銷。
將上剪臂移出。
重復3)----9)拆下下剪臂。
回轉(zhuǎn)方式下剪臂的安裝
清洗干凈全部零件,尤其是錐套內(nèi)外表面,不得有潤滑劑存在。
檢查零件是否有損傷,修復損傷部位。
檢查錐套鎖母與錐套的裝配狀態(tài)。
將錐套放入上下剪臂內(nèi)。
用天車將下剪臂吊至軸端上,并用軸端螺栓將其定位在軸上,注意不要擰緊軸端螺
栓。
旋轉(zhuǎn)錐套鎖母將錐套外移,并使其將剪臂與軸緊固在一起,注意錐套鎖母必須處于
可靠的緊固狀態(tài)。
安裝定位銷。
緊固軸端螺栓。
上緊錐套鎖母壓蓋。
重復5)----9)安裝上剪臂。
根據(jù)剪刃更換要求更換或檢查剪刃安裝狀態(tài)。
曲柄方式下剪臂的拆卸
確認停電停機。
上下剪臂做好明顯的標記。
天車吊住上連桿。
卸下上剪頭與連桿的連接螺栓。
撬開剪頭與連桿的連接法蘭。
移動上剪臂將其固定在剪體上。
天車吊住上剪頭。
拆下上剪頭軸瓦壓蓋螺栓。
測量軸瓦間隙(正常間隙0.15—0.2mm),做好記錄。
卸下上剪頭,注意不得損傷定位鍵。 重復3)----9)拆下下剪頭。
如果必要拆下上下軸瓦。
曲柄方式下剪臂的安裝
清洗干凈全部零件。
檢查零件是否有損傷,修復損傷部位。 檢查軸瓦和軸頭是否有明顯的研磨現(xiàn)象。 檢查定位鍵與鍵槽的配合。
檢查軸瓦尺寸:
如果更換新軸瓦,則用軟器具安裝軸瓦到瓦臺上,注意新瓦必須成對更換。
檢查軸瓦內(nèi)徑,保證最小內(nèi)徑否則更換新的軸瓦。 將檢查合格的剪頭用天車安裝在軸上,注意先裝下剪頭,后裝上剪頭。
用天車吊住下連桿,抽出定位銷。 移動下連桿,與下剪頭連接在一起,注意定位鍵。 擰緊連接螺栓。
重復9)----11)安裝上連桿。
安裝軸瓦壓蓋并擰緊壓蓋螺栓,穿鐵絲防松
連桿的拆卸
先拆上連桿,后拆下連桿。
天車吊住連桿。
拆下軸瓦壓蓋。
拆下銷軸。
天車下落直至連桿能夠拆下為止。 將連桿拆下。
連桿的解體
拆下兩端軸承壓蓋。
稍微加熱拆下兩側(cè)軸套。
用軟器具拆下兩端軸承。
稍微加熱拆下內(nèi)間隔套。
用軟器具拆下兩端軸瓦。
連桿裝配
清洗干凈全部零件。
檢查零件是否有損傷,修復損傷部位。 核對軸承型號。
核對毛氈規(guī)格。)
核對軸瓦尺寸:
用軟器具將軸瓦裝入瓦臺內(nèi),測量軸瓦內(nèi)徑 將合適的毛氈裝入軸承壓蓋內(nèi)。
將一端軸承裝入軸承座內(nèi),并上緊該端軸承壓蓋。 稍微加熱內(nèi)間隔套裝入軸承座內(nèi)。
將另一端軸承裝入軸承座內(nèi),并上緊該端軸承壓蓋。
稍微加熱間隔套,分別裝入兩端。
連桿現(xiàn)場就位
先裝下連桿,后裝上連桿。
天車吊住裝配好的連桿,運至安裝現(xiàn)場。 對準軸瓦和軸頭,將連桿裝載軸頭上。 對準銷軸和連桿上的孔,用軟器具將銷軸裝入連桿孔內(nèi),并裝入箱體孔內(nèi),注意扶正內(nèi)
間隔套。
上緊銷軸壓蓋。
上搖桿的拆卸
在箱體上做出明顯的法蘭安裝定位記號。 在法蘭上做好明顯的與調(diào)整盤的裝配記號。 按照拆卸連桿的方法拆下上連桿。
拆下偏心銷軸的軸端壓蓋。
拆下調(diào)節(jié)法蘭的定位螺栓。
拆下調(diào)節(jié)法蘭。
拆下法蘭。
天車吊住上搖桿。
利用偏心軸的壓蓋螺栓孔,用拔銷器將偏心軸拆下。
將上搖桿吊至解體場地。
上搖桿解體
分別拆下兩側(cè)的軸承壓蓋。
稍微加熱拆下兩側(cè)的間隔環(huán)。
拆下兩側(cè)的軸承。
拆下軸承內(nèi)間隔套。
上搖桿裝配
清洗干凈全部零件。
檢查零件是否有損傷,修復損傷部位。 核對軸承型號。
核對毛氈規(guī)格。
將合適的毛氈裝入軸承壓蓋內(nèi)。 將一端軸承裝入軸承座內(nèi),并上緊該端軸承壓蓋,注意端蓋圖號。
稍微加熱內(nèi)間隔套裝入軸承座內(nèi)。 將另一端軸承裝入軸承座內(nèi),并上緊該端軸承壓蓋。
稍微加熱間隔套,分別裝入兩端。 上搖桿現(xiàn)場就位
將組裝好的上搖桿吊至安裝現(xiàn)場,注意方向。 對準孔,將偏心銷軸穿過軸承座,并進入箱體孔內(nèi)。
安裝法蘭,注意位置記號。
安裝調(diào)節(jié)法蘭。
旋轉(zhuǎn)調(diào)節(jié)法蘭,對準定位記號,上緊定位螺栓。
上緊偏心銷軸軸端壓蓋。
下?lián)u桿的拆卸
按照拆卸連桿的方法拆下下連桿。 天車吊住下?lián)u桿。
拆下銷軸的軸向擋板。
拆下銷軸。
將下?lián)u桿吊至解體場地。
下?lián)u桿的解體
拆下兩側(cè)的軸承壓蓋。
稍微加熱拆下兩側(cè)的間隔環(huán)。
拆下兩側(cè)的軸承。
拆下軸承內(nèi)間隔套。
下?lián)u桿的裝配
清洗干凈全部零件。
檢查零件是否有損傷,修復損傷部位。 核對軸承型號。
核對毛氈規(guī)格。
將合適的毛氈裝入軸承壓蓋內(nèi)。
將一端軸承裝入軸承座內(nèi),并上緊該端軸承壓蓋,注意端蓋圖號。
稍微加熱內(nèi)間隔套裝入軸承座內(nèi)。 將另一端軸承裝入軸承座內(nèi),并上緊該端軸承壓蓋。 稍微加熱間隔套,分別裝入兩端。 下?lián)u桿現(xiàn)場就位
將組裝好的上搖桿吊至安裝現(xiàn)場,注意方向。 對準孔,將銷軸穿過軸承座,并進入箱體孔內(nèi)。 安裝銷軸軸端擋板。
4.2傳動機構(gòu)維修作業(yè)標準
解體
確認停電停機。
確認各電氣信號線拆除。
確認稀油潤滑停泵。
確認稀油潤滑進油閥門關閉。
確認脂潤滑從旋轉(zhuǎn)接頭處拆開。
拆下防護門。
拆下聯(lián)軸器和飛輪防護罩。
卸下聯(lián)軸器連接螺栓。
根據(jù)剪切機構(gòu)的拆卸程序?qū)⒓羟袡C構(gòu)拆下。 清掃箱體表面的灰塵和油污。
配合面做出明顯的標記。
拆下軸承座連接螺栓。
旋轉(zhuǎn)接頭。
拆下制動器。
拆下上箱體與中箱體的結(jié)合面螺栓。 松開上曲軸的軸承端蓋。
用天車和導鏈將上箱體平穩(wěn)地吊離,并放置在木料上。
清洗上下曲軸齒輪的齒面。
上緊上曲軸的軸承端蓋螺栓。
采用壓鉛的方法測量上下曲軸齒輪的間隙,并做好記錄。
在上曲軸齒輪齒面上涂紅丹粉,檢查齒面接觸狀態(tài),做好記錄。
仔細查找上曲軸齒輪與中間齒輪的嚙合記號,如果沒發(fā)現(xiàn),重新做出明顯的標記。 松開上曲軸的軸承端蓋。
用天車和導鏈將上曲軸組件平穩(wěn)地吊出箱體,并在裝配場地用木料支撐曲軸軸頭。 清洗中間齒輪、下曲軸齒輪和高速軸齒輪的齒面。
采用壓鉛的方法測量中間齒輪和高速軸齒輪的嚙合間隙,高速軸齒輪與下曲軸齒輪的嚙
合間隙,并做好記錄。
在高速軸齒輪的齒面上涂紅丹粉,檢查齒面接觸狀態(tài),做好記錄。 仔細查找中間齒輪與高速軸齒輪的嚙合記號以及高速軸齒輪與下曲軸齒輪的嚙合記號,
如果沒發(fā)現(xiàn),重新做出明顯的標記。
松開下曲軸軸承端蓋。
拆下中箱體與下箱體之間的結(jié)合面螺栓。
用天車和導鏈將中箱體組件平穩(wěn)地吊離,并放置在木料上。
用天車和導鏈將下曲軸組件平穩(wěn)地吊出箱體,并在裝配場地用木料支撐曲軸軸頭。 上下曲軸組件的解體
用抓具拆下雙列球面滾子軸承。
稍微加熱用抓具拆下齒輪。
稍微加熱拆下間隔套。
用抓具拆下雙列球面滾子軸承。
拆下軸承端蓋,并拆下油封和毛氈。
稍微加熱拆下間隔套。
上下曲軸組件的裝配
清洗全部零部件。
檢查全部配合面是否有損傷,修復損傷部位。
吹掃干凈稀油潤滑管路。
吹掃干凈脂潤滑管路。
核對軸承型號
核對油封規(guī)格型號。
核對毛氈規(guī)格。
檢查鍵與鍵槽的配合。
用軟器具將油封和毛氈裝入軸承端蓋內(nèi),不得損傷油封唇邊,注意油封唇邊面向內(nèi)側(cè)。 用軟器具將油封裝入軸承端蓋內(nèi),不得損傷油封唇邊,注意油封唇邊面向內(nèi)側(cè)。 稍微加熱間隔套,將其裝配到軸上,檢查外表面,外表面不得有任何損傷。
將軸承端蓋套裝在曲軸上。
稍微加熱軸承,將其裝配到曲軸上,保證與間隔套之間無間隙,注意軸承加熱溫度不得
超過60?。
加熱齒輪,將其裝配在曲軸上,保證齒輪緊靠間隔套,熱膨脹量控制在0.2-0.25mm。 稍微加熱軸承,將其裝配到曲軸上,保證與曲軸軸肩之間無間隙,注意軸承加熱溫度不
得超過60?。
中間齒輪解體
確認飛輪拆下。
拆下兩端端蓋。
將中間齒輪支穩(wěn)。
用千斤頂拆卸軸,直至脫離箱體。
取出間隔套。
取出中間齒輪。
卸下中間齒輪中的兩側(cè)軸承。
取出間隔套。
中間齒輪裝配
清洗全部零部件。
檢查全部配合面是否有損傷,修復損傷部位。
核對軸承型號。
核對O環(huán)尺寸。
檢查鍵與鍵槽的配合。
檢查軸承與軸的配合。
核對間隔套和間隔套的長度尺寸,兩個間隔套的長度尺寸公差為?0.02mm--?0.03mm。 將一側(cè)軸承裝入中間齒輪內(nèi)。
將間隔套裝入中間齒輪內(nèi)。
將另一側(cè)軸承裝入中間齒輪內(nèi)。
吊住中間齒輪,將其放入箱體內(nèi)。
對準各軸孔,將軸穿過箱體、中間齒輪軸承、間隔套,進入箱體另一側(cè)。 上緊端蓋,并用軟器具向回移動軸,使其與端蓋緊 密接觸。 安裝O環(huán)。
安裝另一側(cè)端蓋。
高速軸組件解體
使中箱體旋轉(zhuǎn)90度,輸入端朝上。
拆下聯(lián)軸器端部壓蓋。
加熱拆下半聯(lián)軸器,注意加熱時間不得太長,以抓具能夠拆動聯(lián)軸器為標準。 拆下半聯(lián)軸器上的平鍵。
拆下制動盤。
拆下離合器內(nèi)齒圈。
加熱拆離合器外齒套,注意加熱時間不得太長,以抓具能夠拆動為標準。 拆下離合器外齒套上的平鍵。
稍微加熱間隔套。
用天車吊平吊穩(wěn)飛輪,拆下飛輪,軸承一起拆下。
拆下軸承壓蓋。
天車吊住軸組件。
緩慢地將軸組件朝著飛輪側(cè)移動,直至將軸組件從箱體內(nèi)拆下。 稍微加熱,拆下間隔套。
拆下軸端壓蓋,從軸上拆下軸承。
將軸置于垂直位置,支穩(wěn)齒輪,用軟器具拆下軸,并取下軸承座。 取下間隔套和齒輪。
用軟器具從軸承座內(nèi)拆下軸承。
高速軸裝配
清洗全部零部件。
疏通全部潤滑油路。
檢查全部配合面是否有損傷,修復損傷部位。
檢查間隔套(與油封接觸處的磨損情況,如果明顯磨損則掉頭;如果兩頭均已磨損則更
換新的間隔套如果此間隔套有損傷,必須用油石和水砂紙?zhí)幚怼? 核對軸承型號:
核對軸承端蓋內(nèi)的骨架式油封。
核對軸承座上的兩個O環(huán)。
測量軸承安裝面的軸頸直徑,做好記錄。
測量齒輪內(nèi)孔和齒輪裝配處軸的尺寸,計算裝配狀態(tài)并做好記錄。 檢查鍵與鍵槽的配合。
檢查軸承端蓋止口。
用熱裝的方法將齒輪裝配在軸上,加熱膨脹量為0.2—0.25mm,并用壓縮空氣冷卻。
稍微加熱軸承,將其裝配在軸上,加熱溫度小于60?。 上緊該端端蓋。
將軸承wq裝入軸承座內(nèi)。
將軸置于垂直位置,并支穩(wěn)齒輪,注意不得使軸承與地面接觸。
稍微加熱間隔套,將其裝在齒輪軸上,保持其與齒輪緊密接觸。 用軟器具將油封裝入軸承端蓋內(nèi),油封唇邊朝內(nèi),注意不得損傷油封,尤其是唇邊。 將軸承端蓋緊固在軸承座上。
用軟器具將軸承座裝配在軸上,使軸承與間隔套緊密接觸。 拆下軸承端蓋。
稍微加熱間隔套,將其裝配在軸上。
待間隔套wq冷卻后,將軸承端蓋裝在軸上并將其緊固在軸承座上,注意不要涂密封膠。 垂直地吊起高速軸,將其緩慢地裝入中箱體內(nèi),不得用大錘,注意與中間齒輪的嚙合記
號。
拆下軸承端蓋,涂密封膠并重新將其與軸承座和中箱體緊固在一起。 用軟器具將軸承和間隔套裝入飛輪內(nèi)。
將毛氈裝入飛輪槽內(nèi)。
將毛氈裝入端蓋并上緊端蓋。
水平地吊起飛輪,將其裝配在軸上。
將離合器的內(nèi)齒圈裝入飛輪的外齒處。
稍微加熱間隔套,將其裝配在軸上,保證與軸承緊密接觸。 熱裝離合器外齒軸套,熱膨脹量控制在0.2—0.25mm。
將止動盤緊固在外齒軸套上。
熱裝半聯(lián)軸器,熱膨脹量控制在0.2—0.25mm,并上緊軸端壓蓋。 將中箱體旋轉(zhuǎn)90度,使高速軸處于水平位置
現(xiàn)場安裝
清洗全部齒輪齒面和外露加工面。
清洗箱體內(nèi)部。
檢查齒面是否有損傷,用油石和水砂紙修復損傷部位。
檢查油路是否暢通。
用天車和導鏈水平地吊起下曲軸組件,將其平穩(wěn)地放入下箱體,注意油管。 放置定位銷。
中、下箱體結(jié)合面涂密封膠,注意遠離油口。
再次檢查中箱體組件是否清洗干凈,結(jié)合面是否有損傷,修復損傷部位。 用天車和導鏈水平地吊起中箱體,將其平穩(wěn)地放在下箱體,使結(jié)合面wq接觸,注意油
管,保證齒輪嚙合記號正確。
對角上緊下曲軸兩側(cè)端蓋的兩條螺栓,使傳動件正確就位。 松開端蓋螺栓,上緊中、下結(jié)合面螺栓。
下曲軸兩側(cè)端蓋涂密封膠,上緊螺栓,注意遠離油口和油口位置。
手動盤車,檢查軸承是否有卡阻現(xiàn)象。
再次檢查箱體內(nèi)是否有異物,清理干凈中、上結(jié)合面,放置定位銷,結(jié)合面涂密封膠。
再次檢查上曲軸組件。
用天車和導鏈水平地吊起上曲軸組件,將其平穩(wěn)地放入中箱體,保證曲軸齒輪的嚙合位
置正確,注意油管,保證齒輪嚙合記號正確。 對角上緊上曲軸兩側(cè)軸承端蓋的兩條螺栓,使傳動件正確就位。 松開端蓋螺栓,上緊中、上結(jié)合面螺栓。
手動盤車,檢查軸承是否有卡阻現(xiàn)象。
緊固軸承座連接螺栓、箱體結(jié)合連接螺栓。
軸承端蓋涂密封膠,上緊螺栓,注意遠離進油口和回油口。 檢查測量聯(lián)軸器的同心度和傾斜度,同心度標準0.05—0.1mm;傾斜度標準
0.03—0.05mm。
連接聯(lián)軸器。
將聯(lián)軸器注滿潤滑脂,油品EP1。
向箱體內(nèi)注潤滑油到油位,油品ISO-VG150。
安裝旋轉(zhuǎn)接頭,接通脂潤滑管。
連接稀油潤滑管路法蘭,打開閥門。
連接電氣信號線。
安裝制動器,連接壓縮空氣管路。
安裝剪刃位置傳感器。
安裝飛輪和聯(lián)軸器防護罩。
根據(jù)剪切機構(gòu)拆裝規(guī)程安裝剪切機構(gòu)。
手工盤車檢查旋轉(zhuǎn)情況,并檢查剪刃位置傳感器的位置是否正確。 安裝剪切機構(gòu)防護罩。
驅(qū)動稀油潤滑系統(tǒng)20分鐘,檢查管路泄漏。
試車
爬行再次檢查剪刃位置傳感器的位置是否正確。 200rpm運轉(zhuǎn)20分鐘,檢查軸承溫升狀況和齒輪嚙合噪音。 400rpm運轉(zhuǎn)20分鐘,檢查軸承溫升狀況和齒輪嚙合噪音。 600rpm運轉(zhuǎn)20分鐘,檢查軸承溫升狀況和齒輪嚙合噪音。 800rpm運轉(zhuǎn)20分鐘,檢查軸承溫升狀況和齒輪嚙合噪音。 {zg}速運轉(zhuǎn)10分鐘,檢查軸承溫升狀況和齒輪嚙合噪音。 正常軸承溫升小于30?。
齒輪嚙合平穩(wěn),無周期性雜音。
清理施工現(xiàn)場。
簽字驗收。
3.4設備定期清掃的規(guī)定
設備清掃由生產(chǎn)協(xié)作工人負責。
每班對設備及設備所處區(qū)域清掃一次,把設備擦抹干凈,保證設備無積灰。 清掃時應注意安全,不得清掃轉(zhuǎn)動和帶電的零部件。
日常清掃禁止使用風管吹掃,禁止用水沖洗機電設備。
停機停電后對所有應清掃的部分進行處理。
外協(xié)檢修人員將設備交付使用前要將設備和占用過的場地清掃干凈,使設備在潔凈的情況下投入運行。
3.5設備維護要求和規(guī)定
1、操作及維護人員應認真履行職責,發(fā)現(xiàn)問題或接到情況后迅速做出判斷,對危及生產(chǎn)及
安全
的情況應立即處理,并作好記錄。
2、因故障影響生產(chǎn)1小時以上的應上報有關部門,重大事故需以書面形式上報公司。 3、維護記錄應詳細記錄當班人員、當班時間、班次。
4、每次進行修理工作時,應斷開機器的電源,防止機器因誤操作造成的事故。 5、維修作業(yè)時只允許修理人員接觸機器,機器不得動作,除非在負責修理工作的人員操作下。
6、在進行任何修理或安裝工作前,必須研究總布置圖,研究其安裝位置并作出標記以防相
同部
件混淆,確保“試運轉(zhuǎn)”過的部件安裝在原先位置上。
、每次修理或安裝后,所有關聯(lián)限位開關和安全裝置必須檢查其功能,必要時重新調(diào)整。 7
8、嚴格按照《設備點檢標準》及《設備給油脂標準》進行點檢及維護保養(yǎng)。
佛山市恒佳設備有限公司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