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是喜歡深夜寫點東西,其他時候靜不下心來。
這次帶來的是SHURE家的開放式動圈旗艦 SRH1840,從上市時候的5XXX到現(xiàn)在的35XX價格總算是回歸理性。秉著玩數(shù)碼,玩新不玩舊,果斷下單入手。
本文的順序如下
一、SHURE 品牌介紹
二、開箱
三、耳機新勢力,SONY Z1000、 SHURE SRH1840 、 鐵三角ESW11、Philips Fidelio X1 大橫評~
OK 進入正題
一、關于SHURE
SRH1840參數(shù):
傳感器類型: 動圈釹磁鐵
發(fā)聲單元大小: 40 mm
靈敏度: 96 dB SPL/mW
阻抗: 65 Ω
{zd0}輸入功率: 1000 mW
頻率范圍: 10 Hz - 30 kHz
凈重(不含線纜): 268 g
線長: 2.1 m
線纜類型: 雙插頭,可拆卸無氧銅線纜
鍍金3.5 毫米迷你立體聲插頭
二、開箱~
包裝盒正面,我只想說~gd大氣上檔次的典范!
行貨品質(zhì)保證~~簡易塑封,就封了兩個角。
背面的八國文字介紹~~~
打開盒蓋,碩大的耳機保護殼,算是廠家比較良心的。關鍵做工也不錯~
附件總共是2對耳棉,2條2.1米的耳機線?!玖硗獾亩荚诙鷻C上】
打開保護殼~公主出現(xiàn)~
這是我最喜歡的角度,有人說他是拜亞與森海的合體,不過我覺得SRH1840 還是有其獨有的韻味~
再來一張~佩戴舒適度不錯~
SHURE LOGO 磨具壓制的很舒服~
頭梁伸縮~ ,貌似有人說用久了會送,不過我現(xiàn)在的阻尼適中。
密集恐懼癥~~~
轉(zhuǎn)軸處的做工~
旋轉(zhuǎn)固定的轉(zhuǎn)接口,以及與自家耳塞類似的插拔式換線設計。
之后來一些美圖。
色片真好玩,這就是我現(xiàn)在最常用的音樂系統(tǒng)吧。【設備太差都不好意思說是HIFI系統(tǒng)?!?/span>
三、SRH1840、ESW11、Z1000、X1大橫評
簡單介紹一下幾個產(chǎn)品、從左至右分別是:
Philips Fidelio X1:飛利浦在售旗艦開放式耳機,以優(yōu)秀的易推性,以及雜食耐聽的調(diào)音而膾炙人口。
SRH1840:四款中聲音最均衡,定位最精準,還原最真實的耳機~ 號稱解析{zw}~~
Z1000:SONY在售的旗艦。 個人感覺是封閉式耳機中的佳作。封閉式中的人聲{wz}。個人認為:HIFI封閉式產(chǎn)品中,人聲暫時無出其右者?!綡IEND 不包括哈,如天龍D5000, {jz},ED8這種型號】
ESW11LTD:老鐵的坑錢之作,還是實力之作,不管你怎么認為,反正隨著市面上的量越來越少,他的票價一直在漲。。。好想要ESW10啊,雖然對聲音沒啥期待,可是那越前漆,據(jù)說越摸越亮有木有~
進入正文:【這篇其實是我之前發(fā)在別的論壇,反正作者是我自己,不算侵權(quán)吧~哈哈】
為什么我要購入這幾個貨?
1、我喜歡嘗試新東西,老實說,X1 SRH1840 ESW11 Z1000 這4個貨,我其實全都沒有去試聽過,就直接購入了?!咀镞^罪過,{zh1}證明,不是很坑】
2、喜歡有設計感、精美的產(chǎn)品。 SRH1840的包裝, ESW11的木碗,X1的全金屬機身,Z1000的全鋁耳罩,總有那么幾點聲音以外的東西讓我癡迷。
3、工作壓力大,沖動消費,幫助減壓。。。。
主要也就以上3點原因。
嘛,跟我一樣喜歡這四款的外形,喜歡的不得了的,歡迎私聊,喝喝下午茶什么的。
廢話不多說,壇子里的兄弟們總是會把聲音放在{dy}位,那么這次讓我客觀的談一下這四款的聲音。
評測平臺如下:
C4
IFI的3件套:Idac Ipower Ican 從左至右分別是,解碼,電源,耳放。
評測開始之前,我還是想聲明一下: 本評測純屬個人主觀聽感,歡迎大家熱烈討論,但是謝絕侮辱,謾罵。畢竟為了些玩具【HIFI不就是我們這幫大孩子的玩具么】罵來罵去太沒涵養(yǎng)了。
一、C4下 四款的情況。
1、C4下的SRH1840
雖說1840的阻抗不高,不過在隨身系統(tǒng)上,還是非常的拙荊見肘的。
優(yōu)點
在C4下,優(yōu)秀的解析力得以表現(xiàn)出,與其他幾款耳機相比,我可以聽到很多別的耳機無法帶給我的細節(jié)。中頻順滑,人聲處在一個非常平衡的位置,不近也不遠,恰到好處。 在欣賞人聲的時候,同樣也不會忽視背景音樂。想要欣賞背景音樂的時候,人聲也不會將其掩蓋?!緲侵髡鎻U話,就是分離度很高嘛。?!?nbsp;1840對于樂器的定位和還原真的值得稱道。 因為本人玩電吉他,現(xiàn)有一把墨芬的Telecaster。 也經(jīng)常回去琴行,和一些好友交流經(jīng)驗。很熟悉,gd琴箱會出什么樣的聲音。 因為1840優(yōu)秀的解析力,和定位,我現(xiàn)在會配合耳放和效果器,作為我電吉他的回放。實際效果很讓我滿意,我確確實實的癡迷于這樣真實的音色中。【好吧,樓主我其實連五線譜都沒有認全。。】
缺點
老實說我沒試聽過1840就直接從電商購入了。因為沒聽過,所以會抱著一些錯誤的預期。 本身是非常希望1840會是一款人聲有著濃濃shure韻味的耳機。不求你,有E5C那種味道,好歹要有點SE535的味道。不過,也不知道是該高興還是悲傷,實際的聲音,太平衡了,{dy}耳朵去聽,這哪里是美國廠家啊,我還以為歐系工場出來的呢!【聲音太正了, 差評!差評!差評! 我要shure特色啊~】
低頻雖然質(zhì)不錯,不過量太少,下潛也不夠。
C4下的聲場中規(guī)中矩。
C4下,高頻也沒有打開?!静贿^換來的就是,人聲沒有了那少許的顆粒感。上系統(tǒng),人聲會有少許的顆粒感,雖然影響不大,但是覺得有點遺憾?!?/span>
二、C4下的 X1
在沒有擁有1840之前,我說過,X1是能wm的將C4的所有潛力發(fā)揮出來的。不過我現(xiàn)在不得不收回這句話了,C4下的X1 解析是不如1840的。
優(yōu)點:
X1我也用了大半年了,現(xiàn)在狀態(tài)生猛,在沒上IFI之前,他是我的C4的{zj0}伴侶。 如果在家中,只有C4可以作為音源的話,我只會將X1插在上面使用。 雖然X1沒有 1840的解析力,沒有Z1000那種淡淡的sony甜味。 沒有ESW11華麗的高頻泛音。 不過他是在數(shù)碼味和模擬味之間做了{zh0}的平衡的一款耳機。 他適合聽絕大多數(shù)音樂,他可以插在幾乎任何設備上使用。如果你是隨身黨,剛上臺式系統(tǒng),但是又覺得臺式系統(tǒng)實在太燒錢的話,X1+一部C4 是你的一個不錯的退燒選擇。
X1的人聲,比1840靠前一些。
整個聲場相對1840擁有更好的氛圍和包圍感。
1840像你在錄音室外戴著耳機監(jiān)聽這種感覺。
X1卻帶給我,仿佛將自己最喜歡的歌星,青島自己的臥室中,我往沙發(fā)里一鉆,然后我的偶像為我盡情的歌唱。
缺點:
氛圍感強了,但是通透度差了點。
高頻稍許有點毛刺,絕大多數(shù)歌曲沒什么影響,但是聽一些老歌【錄音質(zhì)量差得】就有點讓人無法忍受了。
飛利浦喜歡跳水。我是2300時候入得,現(xiàn)在已經(jīng)19XX了。。嘛,雖然9各月掉了300塊還能接受,不過呢,飛利浦有不光彩的前科。
三、C4下的 ESW11
優(yōu)點
解析不輸X1,但是離1840還是有點差距。
C4下,華麗的泛音讓人印象深刻。雖然近年來新鐵三角,已經(jīng)努力將自己的產(chǎn)品做的更加的均衡,不過還是留下很多鐵三角的獨特性格在其中。 我是認可這一點的,如果到{zh1}各家廠家都把產(chǎn)品做均衡,做自然,那么{zh1},買鐵三角,買森海又有什么差別呢。
這四款中,如果要出街,估計也就只能選ESW11了。 在封閉式耳機中的確是出類拔萃的。
缺點
封閉式畢竟有他的極限在這邊。更何況是為了出街設計的耳機。
聽完X1,聽完1840,再聽ESW11,你明顯可以感覺到所謂的“桶音”。以及整個音域少了一圈。高頻延生明顯不及開放式的產(chǎn)品。 通透度也差了很多。
嘛。。隨身中的戰(zhàn)斗機,放到一堆開放式大哥面前,雖然不能說秒成渣,但總有一種未完成品的感覺。
四、C4下的 Z1000.
優(yōu)點:
z1000給人留下最深刻印象的就是他的人聲了。 人聲靠前抓耳,整個音域靠前,那種壓迫感,會讓人沉淪。優(yōu)秀的解析力,和分離度,再加上那淡淡的sony騷味。 Z1000是最容易拽人眼淚的產(chǎn)品了。
在封閉式耳機中,我們稱zk是比較均衡的耳機。
但是在與開放式耳機的對比中,zk卻又是那么的個性鮮明。
在與開放式產(chǎn)品的決斗中,他雖然音域被閹割,聲場瘦小。 但是就是人聲好聽!
與ESW11對比,zk的桶音的感覺更淡一點。
缺點:
別指望聽交響樂。這不可能。
風格這個東西是{zd0}的雙刃劍。
在與開放式產(chǎn)品的對比中,高頻明顯的被一刀切了。雖然sony盡量想掩飾這一刀,雖然的確也掩飾的不錯??墒侵灰闶稚嫌袀€開放式的產(chǎn)品,DT880這個級別的,你就會發(fā)現(xiàn)這一刀還是那么明顯。
哎。。封閉式的極限啊~~~【HIEND產(chǎn)品是否除外我不清楚。。。沒聽過。。。d7000 fostex這種。】
接下來是第二套系統(tǒng)
一、IFI下的 SRH1840
SRH1840有一個開聲的過程,未開聲的時候干硬冷。。。簡直沒法聽。。。。
優(yōu)點:
這變態(tài)的解析啊~~
這變態(tài)的分離度啊~~
器材上的提升,使1840的音域得以打開,中高頻的延生,讓人印象深刻。
在IFI這套系統(tǒng)下,整體控制力也不錯,聽梁大媽幾乎沒有齒音。只有在類似于唱雅蠛蝶,雅的那時候,會感覺到些許顆粒感。 多細碟的細也能感覺到。 總之就是 xi。。。ci。。。這種發(fā)音。嘛也可能我器材控制力不行,畢竟一套東西都不到5k。。。
聲音非常的正。。。。 4款中,最正的聲音。
相對于C4、除了硬素質(zhì)wm超越外,IFI下的聲音,仿佛注入了生命。如果C4下的每個音符都是扁平的,那么IFI下的感覺就是每個音符,都更加圓潤,更加立體?!具@一段我覺得可能會被噴,也許我太感性了。不過確實是我的真實體驗。如果C4的聲音,你還覺得他是機器中出來的,那么IFI就有點真人在身邊唱得味道了,當然如果更好的系統(tǒng)下,我會覺得IFI還是機器聲。。。?!?/span>
缺點
之前說過的少許顆粒感,讓人遺憾。
低頻還是很少,下潛雖然還好,可是跟高頻的延伸相比,顯然不匹配,沒到預期。
然后就是個比較雙刃劍的問題了,聲音非常正,不過呢,也是缺乏熱情,缺乏味道的代名詞吧,這個看個人喜好了。
二、IFI下的X1
優(yōu)點
IFI下,X1的解析度比ESW11 ZK 好一些,但是離1840有一定差距。
聲場比1840 大一些,也更加自然一些。
屬于味道機,中性偏暖。是一種會讓你忘記,解析,分離這些名詞的聲音。
X1能營造出一種欣賞音樂本身的氛圍,而不是去聽那些無謂的細節(jié)。
缺點
高頻的毛刺是讓我最不舒服的地方了,不管是在C4還是 IFI上都有這個問題。 這個是需要提升耳放解決,還是提升解碼解決,求賜教。【1840就沒有這種毛刺感,一點都沒有】
相對于C4有不錯的提升,但是和1840那種天差地別的變化還是相去甚遠? 這就是所謂的潛力不足吧。
在IFI這套系統(tǒng)上,1840變態(tài)的素質(zhì)與X1讓你忘掉變態(tài)素質(zhì)的聲音, 兩者的差距已經(jīng)不是像C4平臺上那么遙遠了。 就跟u流行的那個矛與盾的節(jié)目一樣,在C4上,我會毫不猶豫的去選擇X1---讓人忘記變態(tài)素質(zhì)的聲音。 但是在IFI上, 變態(tài)素質(zhì)的聲音的實力得以飆升,我已經(jīng)難以抉擇了。 但是,這還沒完,在更好的系統(tǒng)上又會如何呢? 真是讓人期待的對決。不過我的荷包已經(jīng)不能在支持對決下去了。
三、IFI下的ESW11和Z1000
這兩款封閉式和開放式相比還是有一定的差距。
前端提升,兩款整體表現(xiàn)也都提升,但是同樣也暴露了很多問題。
同一首歌,在C4和IFI上, IFI系統(tǒng)顯然有明顯的提升。
兩款耳機在分離度和解析度上都有一定的提升。
z1000的解析優(yōu)于ESW11一些。
但是ESW11的三頻更自然。 ZK的中頻比高頻和低頻強勢太多,如果你只有一款z1000,也許沒什么大問題,但是你有另一款耳機進行對比的話,很容易發(fā)現(xiàn)這個問題。
嘛,由于以上所說的,我感覺 ESW11的聲音更加的立體,層次感分明。ZK在播放流行樂的時候人聲更毒。 且,zk在中頻的控制比ESW11好很多,ESW11聽梁大媽還是能感覺到齒音。 ZK就控制的非常好。
且Z1000的中頻也比ESW11明亮很多。ESW11稍顯渾濁一點。
不過ZK的低頻跟ESW11比的話,基本就是殘疾人士了。。。
我的建議是,如果聽人聲多就ZK,如果器樂多,那就ESW11.
Zk和 ESW11總體還是在一條水平線上,ZK人聲更毒,ESW11相對更雜食一點。
唔。。。已經(jīng)一點了。。。。人也有點犯困,不過所幸也寫完了。
{zh1}再聲明一下,以上聽感,純屬個人主觀聽感。 歡迎一起來討論~ 謝絕侮辱及謾罵~
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