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節(jié) 服裝用紗線的性狀
一、為什么要了解紡紗原理?
紗線是纖維制成織物的中間物。紗線的概念給予我們這樣的啟示:紗線由纖維組成,且纖維按一定的方式緊密組合在一起。那么,纖維究竟怎樣成為紗線呢,其需要經(jīng)過哪些工序的加工,加工后的紗線又如何判斷其品質(zhì)的好壞?這一系列問題的正確回答必須要以紡紗的基本原理為前提,以掌握成紗的基本結(jié)構(gòu)為基礎(chǔ),以認識紗線對服裝材料的作用為依據(jù)。
二、紡紗基本原理概述
1.開松梳理: 將緊包的纖維開松、混合、梳理,使去除雜質(zhì),纖維得到平行伸直,并制成條子。
2.并合牽伸: 將所制成的纖維條,經(jīng)過多根并合和牽伸拉細,使制成所需粗細和一定均勻度的粗紗。
3.加捻卷繞: 在細紗機上,將粗紗進行進一步的牽伸,同時施以捻度,并卷繞在紗錠上,制得具有一定強度的紗線。
三、普通紗線(常規(guī)紗線)的性狀與作用
紗線的性質(zhì)是由組成紗線的纖維性質(zhì)和成紗結(jié)構(gòu)所決定的。纖維性質(zhì)在前面已有敘述,這里對成紗的結(jié)構(gòu)特征及其服用性作介紹。
1. 紗線的捻度
加捻是紡紗的目的之一,加捻的多少則是衡量紗線性能的重要指標,一般用捻度表示。捻度是指紗線單位長度上的捻回數(shù)(即螺旋圈數(shù))。
單位長度隨紗線的種類變化而取值不同,其計量單位可表示為“捻/10cm”或“捻/m”,前者用于棉及棉型化纖紗線,后者用于精紡毛紗及化纖長絲紗的捻度計量。捻度影響紗線的強力、剛?cè)嵝?、彈性、縮率等指標。隨著紗線捻度的增加,其強力是增大的,但捻度不能超過一定的值,否則其強力反而下降,這一定值稱為紗線的臨界捻度。
不同原料的紗線,其臨界捻度是不一樣的。紗線的柔軟程度、彈性好壞、縮率大小也與捻度密切相關(guān)。一般,在滿足強力要求的前提下,紗線捻度越小越好,因為捻度的增加會使紗線的手感變硬、彈性下降、縮率增大,這便是長絲紗一般盡量不加捻或少加捻的緣故。
此外,捻度對紗線的體積重量和直徑也有影響,加捻作用使紗的緊密度增加。在一定范圍內(nèi),紗的體積重量隨捻度的增加而增大,紗的直徑隨捻度的增加而減小,從而使織物的覆蓋性和舒適性等發(fā)生變化。
總之,紗線捻度應(yīng)根據(jù)不同的織物用途加以選擇。如經(jīng)紗需要具有較高的強度,捻度應(yīng)大一些;緯紗及針織用紗需柔軟,捻度應(yīng)小一些;機織和針織起絨織物用紗,捻度應(yīng)小一些,以利于起絨;薄爽的縐類織物,要求具有滑、挺、爽的特點,紗的捻度應(yīng)大一些。
2. 紗線的捻向
加捻的捻回是有方向的,稱為捻向,也就是加捻紗中纖維的傾斜方向或加捻股線中單紗的傾斜方向。捻向分Z捻和S捻兩種。
若單紗中的纖維或股線中的單紗在加捻后,其傾斜方向自下而上,從右至左的叫S捻,也稱為右手捻或右捻;若傾斜方向自下而上,從左至右的叫Z捻,也稱作左手捻或左捻。
捻向的表示方法是有規(guī)定的,單紗可表示為:Z捻或S捻,實際使用中單紗多以Z捻出現(xiàn);股線則因其捻向可與單紗捻向相同或相反,須將二者的捻向均加以表示,故可寫成:{dy}個字母表示單紗的捻向,第二個字母表示股線的捻向。
經(jīng)過兩次加捻的股線,第三個字母表示復(fù)捻捻向。例如單紗為Z捻,初捻為S捻,復(fù)捻為Z捻的股線,其捻向表示為ZSZ捻。事實上,股線捻向與單紗捻向相反時對紗線 捻向示意圖
強度、光澤、手感等較好,因此,實際使用中股線以S捻居多。
紗線的捻向?qū)椢锏耐庥^和手感有很大影響。合理利用捻向可得到各種理想外觀效果的織物面料。
如平紋織物,經(jīng)緯紗捻向不同,則織物表面反光一致,光澤較好,織物松厚柔軟。斜紋織物如華達呢,當經(jīng)紗采用S捻,緯紗采用Z捻時,由于經(jīng)緯紗的捻向與織物斜紋方向垂直,則反光方向與斜紋紋路一致,因而紋路清晰。
而當若干根S捻、Z捻紗線相間排列時,織物可產(chǎn)生隱條隱格效應(yīng),正如某些花呢衣料。當然,捻度大小不等的紗線捻合在一起構(gòu)成織物時,會產(chǎn)生波紋效應(yīng)。
(待續(x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