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農產品走進電商時代 供銷社"直鏈"網民餐桌
“供銷社”這個久違的字眼,在農產品電商的模式下又重回大眾的視野當中。記者9日獲悉,525家商家入駐的“特色中國-湖南館”已正式上線,將利用供銷體系在農村多年的資源累積,為農戶們提供從品質控制、推廣、物流、售后等專業(yè)化服務。
記者了解到,這是湖南省人民政府與淘寶網合作,由湖南供銷電子商務股份有限公司運營的電商平臺。進入電商時代,“供銷社”再不僅僅只是幫農民買化肥農藥、針頭線腦的鄉(xiāng)間櫃臺,而是變身為整合農村產供銷資源的“服務商”,從長沙街頭的農產品社區(qū)店“菜伯伯”,到農村提供代理收購、代理繳話費水電、代理購票、代理掛號、代理辦政務等惠農服務的鄉(xiāng)間便利店,背后都是供銷社的推動。
據湖南供銷電子商務有限公司副總裁汪勇介紹:“‘湖南館’將選擇原產地直供、採用綠色、有機標準,甚至是出口歐盟的標準來種植,產品通常都來自當?shù)氐霓r村專業(yè)合作社或農產品企業(yè)?!?/strong>
據業(yè)界人士測算,傳統(tǒng)的模式中,蔬菜從田間到達消費者餐桌一般經過4-6個環(huán)節(jié),每增加一個流通環(huán)節(jié),產品售價就會提高,也會對農民的利潤空間進一步擠壓。而“網上供銷社”直接對接市民的餐桌,不僅降低了流通成本,而且與傳統(tǒng)的菜市場相比,農產品的來源與信息可追溯,也讓消費者的食品安全更有保障。
北京大學中國社會科學調查中心主任邱澤奇教授表示,網上供銷社用組織的形式彌補了農民“不熟悉大市場、缺乏大市場應對能力”的短板,對全國的供銷社體系而言,也有一定的可復制性。
食用農產品市場,番禺日用雜品合作社,農業(yè)技術咨詢,番禺豬肉合作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