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筆者在許多地方調查農資生產中發(fā)現,農民在購買化肥時改變了原來的傳統(tǒng)習慣,出現了“五買五不買”的新氣象。
買mp不買雜牌 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完善,mp效應也不斷顯現。農民在買化肥、農藥、種子時會互相打聽、互相商量,甚至到縣農業(yè)局找知名的專家詢問看哪個品牌有名,哪個品牌信譽高,除此之外還要看看這個品牌3年之內的種植表現。
買大廠不買小廠 農民大都喜歡買大型企業(yè)生產的肥料,大企業(yè)生產設備先進,市場信譽好,化肥質量相對來說比較放心。另外像尿素、磷酸二銨、磷酸一銨等肥料,農民更鐘情于大顆粒,因為大顆粒質量好、肥效長。
買貴不買賤 這些年來,農民期盼肥料價格平穩(wěn),甚至下降的呼聲越來越高。但是走進化肥市場,農民在買化肥時卻大都會選擇價格相對較高的肥料,特別是像史丹利、史可豐、奧林丹、綠聚能等緩解復合肥,價格相對每袋貴10元-15元。但不少農民卻鐘愛這些化肥,價格相對便宜一些的肥料卻賣得不太好,因為他們接受的教訓太多,深知 “便宜沒好貨,好貨不便宜”。
團買不散買 這兩年來,農民不管買肥料還是買種子、農藥時大都采用“團購”方式。其好處是可以節(jié)省運費,享受優(yōu)惠價或者批發(fā)價,享受到測土配方施肥的服務等。更為重要的是,一旦肥料質量出現問題,農民在依法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時更有力量。
買近不買遠 本地大企業(yè)生產的肥料運費低,銷售價格相對便宜、質量也可靠。此外,如今農民對國產化肥更加信賴,認為國產mp化肥遠遠超過某些進口化肥。進口化肥遠道而來價格高,不如mp國產肥料實惠。